ICU危重患者CVC及PICC导管的留置选择及护理研究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ICU危重患者CVC及PICC导管的留置选择及护理研究新进展

解自凤

解自凤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中心卫生院276713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PICC及CVC导管的对比研究,然后提出对留置导管进行有效的导管护理,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留置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有效应用,为危重患者的有效治疗与护理带来方便,可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CVC;

PICC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由于疾病救治的需要,危重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血管内置管在ICU已广泛应用,但是血管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几率却居高不下,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方面。因此,杜绝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是ICU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

1PICC及CVC导管的对比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及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是较好的选择,但两者在临床应用时也各有优劣,现就两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1.1PICC与CVC置管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比较PICC所选血管范围多,均是在可见或在可触及下穿刺,无需局麻,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避免局部动脉损伤及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送管路径长,在送管过程中可能遇到静脉瓣或血管走向异位不能顺利到达上腔静脉,这就需要常规进行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也因此置管时间较CVC长。

1.2PICC组与CVC组主要并发症比较1.2.1PICC与CVC在置管后24-48h均可出现穿刺点局部少量出血。导致出血的原因: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较低、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正确、穿刺后过度活动。因此,穿刺前充分评估病人病情,掌握置管技术及适应证,穿刺后24h内适当限制活动,可在穿刺点予以消毒纱布覆盖后加压固定。同时加强穿刺点局部的观察,做好交接班,如遇出血较多,应及时给予换药处理。

1.2.2锁骨下静脉位置较深,穿刺不当易发生动脉的损伤,甚至引起血气胸,而PICC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发生动脉损伤的几率相对较小。

1.2.3由于PICC在血管内走行较长,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大,故易于发生静脉炎。PICC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置管早期沿血管走行皮肤发红,皮下组织发硬,并感上臂疼痛,但经过局部硫酸镁湿热敷,抬高患肢及微波照射(每日照射2次)后症状好转,不影响PICC留置。

1.2.4感染是CVC的主要并发症之一,CVC发生穿刺口局部感染,经缩短换药时间,穿刺口抗生素外涂后局部症状好转,经拔管及抗炎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静脉导管细菌学培养均显示有细菌感染。这些均考虑可能与不同部位菌落数不同(颈部微生物多于上肢)且头颈部出汗较多,消毒不彻底有关。PICC则由于穿刺点位置表浅,护理操作简单易行。

1.2.5PICC因其管径比CVC小、流速比CVC慢,堵管的几率较CVC高。在日常维护中每次输液前应给予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避免导管内纤维蛋白的沉积;输液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输液,使用高粘度大分子药物如甘露醇、脂肪乳剂、血液制品及自PICC管采血后应及时冲管,若使用大静脉营养袋,应每4h冲管一次;输液后应采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正压封管预防导管阻塞。并且做好出院前宣教,指导病人按时来院换药冲管。

1.3PICC组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PICC留置时间明显长于CVC。PICC虽然在早期容易发生静脉炎的并发症,但经短期治疗后即可痊愈;而CV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比PICC高,必须被迫拔管。PICC与CVC在穿刺前,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诊断、病情、心电图、胸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确保置管的安全。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更适合用于稳定状态输液(如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肿瘤化疗等);CVC具有置管操作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用于重症急诊病人的抢救治疗。

2ICU危重患者导管护理相关感染及预防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置管在ICU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现今已成为血液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的主要途径。然而,导管相关性感染随之而来,它是医院内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并进行规范的护理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通过广大医护工作者以人员管理、导管管理、更换时间管理、药物选择管理、插管部位及范围管理、措施规范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对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几率有了一定的降低。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人员管理上,人是一切的前提,大家一致认为教育培训是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前提条件。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培训方面大家认为:缺乏置管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经严格培训和主动教育,强化标准化的无菌操作等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提倡建立专业化、固定的医护队伍。

2.2导管的选择在导管置入的相关管理上,确认根据插管目的及要求、导管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来选择导管种类。而插管部位敷料的应用,如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导管固定装置要使用免缝合装置。对于长期置管患者,虽然最大程度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但对仍有多次CRBSI史者,可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溶液封管。显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新兴的血管内导管相关的医疗器械和耗材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要在原有的器械耗材应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究护理的新标准。

2.3导管更换时间在ICU实际的工作中,导管更换时间的管理是减少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一般认为导管留置72-96h更换外周置管-。对于儿童,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更换外周导管,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我们在护理中发现,个体差异由于年龄、性别、病情、病史、治疗、主治医师处方等方面的差异,使感染情况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为导管更换时间的确认增加了困难。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留置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应该掌握导管留置选择的原则,并且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1]杨秀英.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6-27.[2]张春艳,何丽颖,苗娜,刘敬伟.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03:104-105.[3]王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