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必须保障生产,必须实现经济效益,就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分不开,而要想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就离不开维修及保养。文章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及研究,立足于机电一体化的的工作原理及其概念,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护进行了探究,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
引言
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电设备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机电设备在现代化企业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电设备的管理必须从基础做起,以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作为中心,以经济手段为杠杆,扎实的做好机电设备制度的管理工作。
一、增强现代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1.1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代安全管理以清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中心,其主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做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觉性,让职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安全管理。同时,现代安全管理十分注重企业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以“一把手”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员工,通过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办法,细化强化规范安全责任系,建立系统的作业流程,操作规程,使职工作业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以人为本,综合人与物的管理,管好、用好、养好、做好机电设备,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机电设备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的辨识、分析,对机电设备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预防、预控、预警,达到可预知风险,导致事故的可能降到最小,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计划性检修、预防性检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加快生产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的是一切事故可防、可控,事故风险可控的进程管理,是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也就是说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实行关口前移,预控为先。注重以生产现场做起,通过进一步分析、评估、评价、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1.2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二、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企业生产过程更加人性化,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能够获得可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化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对机电管理3人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邮新的要求,只有熟识机电设备的性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而,近年来各级企业领导都十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
2.1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机电一体化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柔软性化、系统化发展,它的发展对企业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大大改善企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及安全系数,同时在降低能耗、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也实现了特定的价值。它可不必更换设备,而对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对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文明生产。
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许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已占领国内市场,我国已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企业供电设备等。另外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企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备实现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生产调度、财务、人力资源、设备、销售及办公自动化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企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等,为企业生产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保障。
2.2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办法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企业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企业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企业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系统,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域、机房硐室,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2.3扎实地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生产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
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对于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了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2.4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企业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标准化。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企业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三、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四、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此规定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上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方针、政策,这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实践,而且取决于他们营造的安全意识氛围;明确责任和建立联络;制定合理的规则并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进行内部安全检查;适时审查安全状况;特别要按照安全操作要求和人员的素质情况训练和教育职工。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应使职工的安全态度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放在教育人员掌握他们使用的装置和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安全操作的必要性和违规的结果。
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的控制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生产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安全、机电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电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自动化发展基础,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为实现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的现代化高科技生产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生产企业要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企业为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生产现场以提高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实搞好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减少机电事故发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一项核心的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也成了一个企业保证效益、保证生产的关键。在维护上,企业应该注重基础设施的管理,注重对维修人才的培养,把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调动起来,做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护,力保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罗建军.高层次维修人才的培训工作应抓紧部署机电一体化.中国设备管理,2010.
[2]马维墩.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科技致富向导,2011.
[3]查向东.电工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案例二三例.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