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英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荣成264300
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渐渐明白“心性修炼与教育智慧”的密切关联。每天和这群折翼天使一起活动的日子里,看着眼前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逐渐让我有了深深的思考。年少时只做了最基本的小“经师”,现在我想学着做一个对孩子终身有影响的“人师”,在与特校孩子的接触中,指导他们主动实践、自主探索,经历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能力生根,指导他们做人的道理。于是,我想修炼自己几多凡“心”,带着智慧去做“真”老师!
一、修炼“随喜心”
随喜这个词多见于佛学经典。讲一个有关随喜的故事吧: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师傅,草地没草了好难看哪!我们什么时候撒点草种子吧?”小和尚向师父建议。师父挥挥手说:“随时!”有一天,师父上街买了一包草籽回来,吩咐小和尚去禅院的草地播种。播种的时候秋风乍起,草籽边撒边飘,小和尚着急了:“师傅,不好了,好多种子被风吹飞了。”“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刚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在草地上开始啄食。小和尚一看急得跳脚,赶紧跑去报告师傅:“不得了了,种子被小鸟吃了!”“没关系,小鸟饿了就让它们吃吧,不过,小鸟消化不了种子,种子只要落地在别处也一样可以发芽。”师父说:“随处!”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庭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嫩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了点头说了两个字:“随喜!”
读完这个故事,是不是感觉到和我们的教学生活那么相近:每天“随时”有学生问题等着我们去处理;“随处”有需要亲自动手完成的教育工作;虽然我们的班额不小,但依旧要记得“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们“随性”教育;一届一届的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一批一批新学生,我们的师生情分就“随缘”开始了;不经意间突然看到、听到学生后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就那么真切地感受到“随喜”的快乐!突然非常高兴:原来我现在正在修炼自己的“随喜心”!
让我们就从“随”字开始吧!“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顺其自然,遵从“道法自然”,遵从自然之法则、发展之规律,不抱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猜忌,给孩子们长大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犯错,学会等待。这样一想,我不再为孩子们的违纪闹事而伤心,反而看成是我与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最好时机;不再为孩子们的不认真学习而上火,反而看成是对自己课堂不新颖、缺乏创意的建议。20年前的教学很棒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孩子,最起码时间都走了那么多,为自己现在的课堂敲起了警钟;也不再为孩子们的早恋而焦躁不安,反而知道这是青春的萌动期,这是他们为我设定的教育智慧考察题,我的交卷答案完美与否,就看自己在事件处理上的巧妙与智慧,我就接受挑战……这样想来,还真是“随喜”呀。
二、修炼“空杯心”
心理学中有种心态叫“空杯心态”。何谓“空杯心态”?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数年前因工作的关系我来到新的陌生环境——特校教学,一切都是零起点。重新学习以前不太熟悉的东西,很迷茫,很无助。可当自己带着欣赏去接触新伙伴、带着热情去获取新知识、带着充实去体验特殊孩子们感受的时候,突然发现把原先的经验与积累用到新的工作中,学会运用与融合也是一种智慧。
每天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忙碌着帮助别人,忙着收获到新的信任与友谊,做了很多与自己分管的工作不相干的事情,但我从没感到烦躁与厌恶,因为做这些的同时,自己的“心杯”又开始慢慢积累、沉淀。与同事们一块工作的场景,内心特别充实,也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心理垃圾”。这告诉我,如果能够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就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学会忘,也学会记!这是我对修炼“空杯心”的再一点想法,忘一些,记一些,让自己的心杯常换常新,不断有新鲜注入。忘记需要选择,有些人有些事在一生中是无法忘怀的,也不该忘怀。牢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记住美好,记住感到,把对感恩的人的感激之情用真心表达出来的时候,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我们做老师的记住孩子们的优秀,记住孩子们成长的收获,记住孩子们对我们的感恩……这样就足够了,把孩子惹我们生气的场景、家长不理解埋怨的场景都随着时间的流失去忘记,不是吗?虽然别人觉得我不富裕,但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贫穷,因为我们拥有很多感激、希望与追求!
做“真”老师是我永远朴素的追求,尝试新的教育过程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教育的理论与道理,也让我在汲取新知识的过路上品尝了教育的另一番滋味,真实、自然、值得回味。虽然梦想很平凡,可同样会有沁入心脾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