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数学课堂教学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李骄阳

李骄阳

(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吉林市132013)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

摘要: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如何发挥数学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平台

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竞争社会里,不创新就等于灭亡。缺乏创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瓶颈,而缺乏创新又与我们传统教育的弊端密切相关。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好的平台。数学课堂教学是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摇篮。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教师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中走出来,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思想。长期以来,教师固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师道观,教育教学的一切都围绕传授知识来进行。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沿用介绍定义(定理)一证明一举例的机械式的讲课方法,学生在被动韵学习中兴趣逐渐丧失,扼杀了学生个体创造的潜能,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奴隶。长此以往,容易出现诸如“盲从”“动手能力差”“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既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路是怎样产生的,最后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即沿用:提出问题一探索猜测-引出概念一给出性质定理一问题解决的讲课方法达到了启迪智慧,开拓思路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两种教育观念的比较,我们看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好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其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具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课件、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认知与理解,改变了学生对数学单调、枯燥、乏味的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想象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示范的作用,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可能转化为现实。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有趣,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提炼组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的作用。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从可能转化为现实。具体的讲:

第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因而,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创设情景,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要通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第二,鼓励质疑,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而创新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让学生敢于大胆猜想,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质疑中的合理成分给予肯定和表扬,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第三,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为学生树立好示范的作用。因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上,从钻研教材到考核评价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为学生树立示范和表率的作用。

第四,加强多种创新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因而,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打破学生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克服单纯学习知识的倾向,注重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例如讲等价关系,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探索做了如下的创新。假想这样一个情景:今天张华过生日,爸爸张浩和妈妈李丹给她买了一个蛋糕。姑姑张敏和姑父刘丰带着儿子刘剑为她过生日,恰好舅舅李明和舅母王芳也来了。张华很高兴地去切蛋糕。请大家想一想:张华应该怎样切分蛋糕呢?(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讨)学生高声回答“切成八块”我问“为什么是切成八块?”学生说“总共八个人,一人吃一块,所以是切成八块。”我说:“很好,这种切分方法合情合理。还有没有其他的切分方法呢?”(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学生们都不说话了。我说:“也可以切成三块。”这时有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切成三块?”我说“三家人各吃一块。”这时,有的学生就说了:“也可以切成两块,男的吃一块,女的吃一块。“大家都笑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驰骋出来。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一一点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我又问“抛开具体的切分方法,这些切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引导学生总结出特点:这些分好的小蛋糕块并在一起就是原来的蛋糕;彼此没有公共的部分;每一块都是原来蛋糕的一部分;每一块都不是空的。那么对于家中的八个人进行划分(即分成几个小组)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学生想了想都说是。我又问:“对于一个任意的集合,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划分的概念呢?”学生根据切蛋糕的特点就可以回答(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能力)。我接着问“按照性别关系能否对家中的八个人进行划分呢?按照姓氏关系呢?按照家庭关系呢?”学生都给出了相应的划分。我告诉学生这几种关系都是等价关系。由此,我们很自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给定一个集合上的等价关系就等于给出了这个集合的一种划分。此外,请大家考虑如果给出一个集合的划分,我们怎样找出与之相应的等价关系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样一节课,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具有自觉的创新精神和富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授者,而应该同时是新知识的创建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刘占山,职业技术;

[3]吴顺唐.离散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