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创新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创新意识

范霄鹏

范霄鹏(大名县旧治乡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1.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众心理是受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行为等方面与众人一致的现象。从众是创新的大忌。在现实生活中,受从众心理的影响,缺乏独立思维,人云亦云、盲从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的学生不在少数。众所周知,任何创新活动都应不同凡俗,独出心裁。因而,从众心理严重妨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辩论是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好方法。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抒已见、各陈其词、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就能克服从众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必能得到提高。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第三段中“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一句,教学时结合上下文提出:“你认为白求恩该不该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白求恩应该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因为他是个大夫,只有保护好自己,将来才能为更多的伤员治病。”有的学生说:“白求恩不应该离开。因为这里有许多伤员需要治疗,如果这时白求恩离开了,伤员们会牺牲的。”有的说:“白求恩和伤员都应该离开。”有的说:“白求恩不应该离开。因为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着,还会有战士受伤需要治疗。”通过讨论不仅克服了学生的从众心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加理解了白求恩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胆怯会导致学生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放弃努力,不敢标新立异,不敢逾越常规。而创新是对习惯的挑战,这需要一定的勇气。可是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课堂连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敢,更不用说是质疑问难了。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许多科学家的伟大成就都是从敢于提出疑问开始的。伽利略敢于对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定论,这是有胆怯心理的人不可能具有的勇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心理,教师不仅要放弃权威态度,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还要及时表扬鼓励敢于质疑的学生。学生在提问题时往往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引导学生从困惑处找思路,从难点处求突破,从关键处寻见解,让学生会提问题。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能符合教师的要求,有时还有可能会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看法。这时,教师不能认为他们“爱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或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而训斥学生。其实,只要学生敢干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敢于探索的表现,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好好地呵护、细细地引导。这样学生才不会胆怯,才有胆量标新立异,突破观念的束缚,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3.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意识

自卑心理大都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会使学生缺乏想像力,从而导致创新能力的自行封闭。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教育学生顽强进取、迎难而上,遇到挫折时不屈不挠,这样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如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定要争气》中的“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童第周和外国学生的情况:①比地位;②比志向;③比自信心;④比较努力程度。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外国学生因教授做了几年实验都没有成功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而童第周并不因为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被外国学生看不起而自卑。他把压力变成动力,不懈的实验,最终攻克难关,成功地完成了剥掉青蛙卵外膜的实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只要不自卑,充满信心,顽强进取,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就能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创新意识。

4.帮助学生战胜惰性心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惰性心理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勤一分才。”天才来自勤奋,惰性不仅会使学生无所作为,而且严重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挖掘其深层的内涵,从而让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爱迪生》一文中的“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实验,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等重点语句时,启发学生思考:①“常常、实在”的意思各是什么?②爱迪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做实验的?他对待实验工作的态度是怎样的?③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学生通过感知语意、联系深思、仔细品味,看到了爱迪生勤于实践、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正因为爱迪生不怕苦、不怕累、勤于实践、孜孜以求,才能使实验获得成功。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味、理解,学生体会到:只要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攻克科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