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年
兴宾公路管理局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新时期发展下的企业,如何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了各大企业党组织十分关注的内容。但是做好企业的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本文浅谈对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的认识,抓住工作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加强做好新时期的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勇前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有的党员干部对这项工作认识有偏差,不够重视;有的是将党建思想工作流于形式等等。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工作,尤其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从而推动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当前在国有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
一部分企业的党员干部认为主要紧抓具体业务工作,只要保证业务工作做好了,党的建设自然也就搞好了,抓不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无所谓,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重业务学习轻政治学习;有的则认为党建工作完全就是党员的事,与其他人员无关。
(二)是业务素质不到位。
党建工作需要很强的业务性和政策性,但是不少党务工作者存在“不会干”的问题,整天忙于事务.学习提高机会不多。新知识的补充和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存在知识面偏窄、能力素质偏低的问题,工作的自主性不足,开展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
(三)是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显著。
一方面,有的党员不思进取,只求得过且过,不想创先争优。有的党员党性原则意识衰退,先进性意识淡薄,不能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有的甚至还不如,一旦触及个人利益,就讲条件、论得失、拖后腿。另一方面,有的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受腐朽思想影响,以权谋私,带头违反党组织的规定.堕落腐化.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不相符。
党建工作应服务大局,为实际工作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相互配合支持,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空洞说教多,讲求效益少,解决实际问题更少之又少。
(五)是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方法不妥当。
一些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有时简单粗糙,对矛盾复杂性估计不足;有时缺乏群众观点,对群众关切照顾不足。坐办公室多,深入群众少;与文件打交道多,深入调研少。这是当前职工群众与党员干部产生距离感、疏离感的一个原因。
二、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领导人在思想上对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企业必须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对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的认识变得模糊,片面认为企业只要效益上去了,一切都好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占时间费人力财力的无用之功。
第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到位。企业领导人对做好党建工作认识模糊,缺乏足够信心;认为党建工作并不能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党建工作不予理解和
支持,认为只要管好党员没有违法乱纪就行,没必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决策,更谈不上参与重大问题决策。
第三,没有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执行。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把对职工的严格要求与关怀关爱充分结合起来,工作上对职工严格要求,管罚结合,但是对职工的文化生活、
家庭生活关心不够,没有关注职工的需求,没有解决职工思想上的问题,使员工缺乏一种团队精神和奉献意识,不可能真正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
第四,制度建设上不完善,缺乏约束力,难落实。从部分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建立了一定的领导、考核机制,但不结合实际工作、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完善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第一,正确把握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不动摇,坚持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核心就是要把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党的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把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活动,使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多渠道参与或影响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把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成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
的基本推动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才能取得实效。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治企能力建设,对于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牢牢抓住领导能力建设这个核心,通过学习教育、实践锻炼,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增强责任担当,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亲和力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多头管理,忙于应
付的现状,着眼长远,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规划,使领导干部学有精力,学有方向。针对当前对理论学习管理不严,考核不力,领导干部缺乏压力的现状要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学,定期述学和政治理论任职资格考学等制度,激发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个体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企业领导班子的治企能力和领导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第三,利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企业而言是举足轻重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进行,在确保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前提下,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体制的变革,正视新时期职工思想观念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切实解决当前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完成各个阶段工作任务的重要法宝。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不断完
善激励机制和创新开展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环境。
第四,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为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职工是兴企之本,是办企之根,是单位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和永不枯竭的泉源。对待职工群众的态度是一个根本的态度和立场问题,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古今俗语,形象而深刻的寓指新的时代条件下,执政者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解难,要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指南,从工作中、生活上了解职工各方面需求,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实在在的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
在抓各项工作落实中,细心体察群众的情绪,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让职工对单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依赖,调动广大职工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单位大发展献计献力。单位关爱职工,职工则关爱单位,单位善待职工,职工则回报单位。
第五,重视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要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理顺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适应运作需要的工作制度,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凡是经过实践证明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坚决贯彻落实,一抓到底,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始终把党建思想工作作为一项事关企业工作全局的大事,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日常化、硬性化工作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确保党建思想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开展企业党建工作中,力求做到党建工作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党风廉政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进一步规范领导人员从业行为,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公司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领导班子议事制度、议事规则、工作失职追究制度、党员干部十不准等一系列廉政措施。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制度规定,强化制度执行力,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项目的安排、重要人事问题的决定等重大问题,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执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要加大惩处腐败分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刻剖析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促进崇廉倡廉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结语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政治保证。因此,在企业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不断地发现工作中不足,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切实加强工作创新,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探索新思路,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服务,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之路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段毅力.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企业家天地.2009(08)
[2]朱红谕.浅谈探索创新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3]田恬.浅谈电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0(08)
[4]聂增民,王建民,马天华.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途径[J].化工管理.2010(12)
[5]王国惠.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乡镇企业.200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