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理解问题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高一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理解问题的研究

窦肖玉

窦肖玉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山东烟台264100

一、存在问题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高一化学概念多,比较集中,某些概念理解难度大,有的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化学概念,但很多学生理解不到位或理解出现偏差。其中突出体现在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上。

课本上的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这句看似很简单的话,学生却很难真正理解。

1.学生认为只要“不导电”,就不是电解质。如固体氯化钠不导电,认为不是电解质,没有看到条件。

2.认为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忽略了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

3.学生受“前概念”的影响,常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化学概念。如盐酸等同于HCl;对“电解质”的概念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从而对化学概念产生曲解。

4.认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又是化合物,应当是电解质。忽视了在水溶液中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恰当地扩大了电解质的概念。

二、解决措施

电解质的概念一直是必修一学习的难点与易错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学生产生理解障碍的原因。

措施:对概念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进行分解理解。

1.电解质的条件中“或”的理解:“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两者满足其一即可。

2.“能导电”的根本原因是发生电离,导电是表象,电离才是本质。

3.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与混合物应首先排除。

三、体会反思

1.“前概念”理论,又叫前科学概念,在教学中泛指学生在新课教学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前概念”来源于: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由语词带来的曲解;进行不当的类比等。有的“前概念”对接受新知识是有益的,而有的则对新知识起到干扰作用。在本知识点上,学生受“前概念”的影响认为盐酸=HCl,认为盐酸是电解质。首先解决学生“前概念”的错误“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学生明白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自然就不是电解质了。

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理论: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在本知识上,由于电解质的概念难理解、难接受,自然也易遗忘,及时的巩固就尤为重要了。在下堂课新课前,拿出很少的时间来复习,就阻止了学生的遗忘,效果很好。这才是真正的“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