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玉香1王镜霞2王志刚1
(1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州2625000;
2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250000)
【中图分类号】R10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09-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4岁,农民,孕3产2,于42天前足月顺产1男婴。因心慌、胸闷、气短、夜间憋醒伴双下肢浮肿1周,于2011年4月17日入院。否认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史。体格检查:T36.2,P108次/分,R22次/分,BP100/60mmHg。呼吸急促,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部闻及湿性啰音。心尖搏动弱,无震颤,心脏向左下扩大,心律齐,第一心音减弱,二尖瓣膜区闻及2/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大肋下1厘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70.4%,红细胞2.78×1012、血红蛋白94.6g/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V1-6T波低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心影向左下扩大,心胸比率约为0.7。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各腔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著,左室游离壁搏动减弱,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入院诊断为围生期心肌病,心功能Ⅲ级。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强心(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米力农)、利尿、纠正电解质平衡、营养心肌、休息及加强营养等治疗,病情逐渐改善,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并瞩患者停止哺乳。继续治疗至5月22日出院,并瞩患者继续休息,加强营养,服用维生素B、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曲美他嗪等药物。于7月26日随访并来医院复诊,患者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消失,日常活动能耐受。复查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各腔大小及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2讨论
围生期心肌病(PPCM)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于妊娠后期或分娩(妊娠后期1-3个月至分娩后5-6个月)首次发生累及心肌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或扩张性心肌病样症状的一种特异性、非缺血非阻塞性心肌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年龄因素(>30岁)、多产、营养不良、双胎、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地区(如低硒地区),可归之于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不同的国家和种族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在我国,尤其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其发病率较高,占孕妇病死率的15%-50%,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PPCM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该病50%的病人发生于30岁或30岁以上的孕产妇。因缺乏诊断PPCM的特异性检查,在临床上需仔细排除是否有基础心脏病在妊娠期才出现症状而导致的误诊后,才能明确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逐渐加重是PPCM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认为早期治疗效果好,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其症状可及时控制,其中1/3病人经过治疗可痊愈,原来增大的心脏可以恢复正常,心功能无损害。1/3病人遗留有心脏扩大及异常的心电图及心功能不全症状,此类病人预后不良。1/3病人因顽固性心力衰竭及并发症死亡。该病人发生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时才就诊,结合病人是高龄产妇,生活环境,既往无基础心脏疾病史等特点,及早明确诊断,控制心力衰竭,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荷,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及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参考文献
[1]马文珠,张寄南.主编.心肌疾病.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