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

贾燕

贾燕

(河南省商丘市第八中学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成功的实验导入新课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发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去思维,去探索创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兴趣呢?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准则,从“能力”上入手,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导入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我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实践谈一谈常用的实验导入方法。

一、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注意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而兴趣能诱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持久而稳定的注意,从而使他们观察敏锐、思想活跃、想象丰富、勇于克服困难。

例如:讲《蒸发》一节时,一开始用手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液体”二字,很快不见了。学生迫切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进而产生了学习这一节的兴趣。

例如:用比赛的方法导入新课,利用有趣的比赛和出乎意料的结果,来引入新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时,我邀请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和我们班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钢棒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结果:男生大力士却输了!是因为我事先在钢棒的一端涂上了润滑油。究竟是谁帮助了这位女生取得了胜利?从而引出摩擦力。在比赛中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

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追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物理实验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

三、利用物理小实验降低学习环节中所遇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覆杯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再如小实验“音叉触水”,使学生认识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学习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四、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手中拿两条黄色的链子,我怎么知道哪一条是金链哪一条是铜链呢?”从而引入密度这一节。通过学习完本节知识,测出密度,判断哪条是金链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例如:简单机械—撬木板导入

在讲新课以前,请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分开?(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要求上台。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看来仅凭我们的力气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块木块分开?(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这个同学使用的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的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总之,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教育者要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渗透和正确疏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训练,能力得以开发。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