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云肖燕爽韦少玲(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广西南宁530200)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121-03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给予控制血糖治疗外,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微量白蛋白尿、血液流变学、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肾功能的各项参数水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提示丹红注射液对DN患者有明显的降低尿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肾功能作用,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血液流变学丹红注射液
当前,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该病除在开始形成时可通过正确的治疗使之逆转,而一旦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则无法根治,因此,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DN患者,疗效理想,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病例均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5-69岁,平均(53±6.24)岁;空腹血糖(6.8±1.1mmol/l);糖尿病病程最短5年,最长24年,平均(15.3±8.14)年;对照组20例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7-66岁,平均(55±6.28)岁;空腹血糖(7.1±1.0mmol/l);糖尿病病程最短6年,最长22年,平均(14.8±7.6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40例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
病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DN的诊断标准按照Mogensen诊断标准[2],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肾脏损害,并且眼底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功能不良、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严重高血压及使用肾毒性药物。
1.3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各组患者均采用治疗原则基本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降糖治疗等),血压高者予降压药将血压控制于130/85mmHg以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由陕西步长集团生产,国药准字号Z20026866)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Z33020177)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连测2天,取均值,并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Scr、BUN、血浆白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消失80%以上,肾功能明显改善,血Scr下降30%,24h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50%;有效:临床症状消失50%以上,肾功能改善或稳定,血Scr下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20%-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1.5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所有计量数值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之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q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2两组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变化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G、UAER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血浆白蛋白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x-±s)单位:(mpa.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递增,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对人体损害广泛,各组织器官系统几乎无一幸免,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已从单独控制血糖转变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阻止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D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据1996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源(USRD)统计,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中,DN占首位(发病率约36.39%),我国DN约占ESRF患者的5%,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3]。本病早期常缺乏明显的表现,主要以微量白蛋白尿为主,一旦发现到临床阶段,则不可逆转,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DN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DN与肾组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异常、生长因子与化学趋化因子异常、反应氧中间产物(ROS)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其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会加重肾缺血、缺氧[4],而高凝状态下血小板黏附集聚活性增强并形成微血栓,后者又可促进血小板大量活化,从而出现微血管病变[5]。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血流量不断下降[6],加之持续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肾内血管阻力增加[7],导致了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已有研究证实,高血糖、蛋白质糖化及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对于糖尿病肾脏病变、眼部病变及神经病变的形成和发生发展有显著的影响[8]。
中医认为DN属消渴、尿浊、水肿等范畴,尽管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及治疗上有不同的认识,但对“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认识是一致的。复习近年文献报道,对DN的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统一认识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痰湿、瘀血阻滞经脉而致之变证,持“虚”与“瘀”的观点占了大多数。一是因虚致瘀,一是因瘀致病。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法,因此活血化瘀法是糖尿病肾病重要治则之一。
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苷及红花黄色素等。丹参、红花均为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和药学研究证明丹参酚酸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血栓素B2(TXB2)水平;丹参酚酸和丹参酮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等作用[9-11]。红花黄色素、红花甙同样具有为抗凝、扩血管、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以及有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12-1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积极的防治作用,从而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加肾脏供血,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是反映早期肾损害的最敏感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血流变各项检测指标可直接反映影响肾血流灌注的诸因素,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有重要的监测意义。据文献报道,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微量白蛋白尿排泄减少[15]。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患者UAER、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升高,且Scr、BUN控制较理想。因此丹红注射液对于糖尿病肾病具有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变各项指标,纠正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增加肾脏微循环的灌注,降低肾小球滤过压,提高滤过能力,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作用,且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
参考文献
[1]秦洁.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6):576.
[2]MogensenCE•Earlydiabeticrenalinvolvementin:AlbertiKGMM,KrollIP•ThediabeticAnnualandnephropathy[S].Vol3•Amsterdam,ElsevierSciencePublishers,1987,306.
[3]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49-966.
[4]刘宝厚.血液流变量测定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1987,(3):128.
[5]周鹏.Ⅱ型糖尿病患者α-颗粒膜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内分泌杂志,1998,14(2):15.
[6]ZatzR,Brenner1Pathogenesisofdiadeticmieroangiopaththehemodynamicview[J].AmJMed,1986,80:443.
[7]CharonisAS,RegerLA,DegeJE,etal•Camininaleeratinosfterinvitrononeniymatieglucosylation.[J]Diabetes,1990,39:807.
[8]PetersonHM,FrmbyB•Glycosylatedprteins[M]//AlberiKM,KrallLPeds•Thediabetesannual•AmsterdanElserier,1987:44-49.
[9]金秀平.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8:825.
[10]杨佳,张毅,秦乳玲等.丹参三七的有效部位对正常大鼠血小板黏聚性及TXA2、PGI2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21-24.
[11]陈向荣,陆亨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44-45.
[12]巧英,严萍萍.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135-139.•
[13]张丽范,于美霞,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7(5):455-458.•
[14]金国,曹金华.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83例疗效观察[J].医学论坛与实践,2003,16(4):415-416.•
[15]袁移安,陈智龙.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2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