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山东省寿光市侯镇第一初级中学262724
摘要:语文新课程不仅强调了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了对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使注重结果的、接受式的、封闭式的传统教育必然会被注重过程的、探究式的、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所取代。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理论
引言: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这一特殊环境下进行的交往活动,其核心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为避免课堂教学中那种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认真观察课堂教学,目前仍存在师生不平等的交往,主要表现在课堂提问未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事实说明,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到体现,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行统一全面发展,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们要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长时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同时合作学习对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即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会学得好。
2.更加突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观点,树立了以“学”为中心的观点。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合作学习也改善了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每个学习者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活动担负更多的责任,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者不再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出了其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合作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培养其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同伴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学会了互爱,改善了同学间的关系,学会了与他人共同生活。通过课堂学习,他们互相了解,互相接受,学会倾听,学会宽容,不埋怨指责或嫉妒排斥别人,培养了自己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另外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适应性也得以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策略
1.教师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学生合理分组:语文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就是小组活动,确立适宜的合作学习小组是语文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活动的前提,是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组织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质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是否成功。从具体分组来看,科学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不合理的竞争。这个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小组一经建立,就会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合作气氛,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2.教师每节课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心指向,设计全面而不偏颇,个性化而不流于一般化的教学目标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所确定的课堂目标是程式化的。学习思路与教师教学思路协调融合在一起确定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降低了学习要求,同时使课堂教学指向明确,中心突出。虽说如今提倡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我们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应多考虑:内容有探究性并便于合作的内容。内容有探究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才能在没有明确答案的探究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取得共识和共同提高的目标。另外要控制教学时间,控制时间是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一个要素。合作学习是由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恰当分配时间,时间安排,一要充分,二要限定,以造成学生适度的紧迫感,引起学生亢奋,激发探究兴趣,争取少用时,收效大。
3.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而且学生探究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适时地评价给予鼓励,强调、肯定其正确的结果,指出其不足,不失时机地加强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白合作探究的真谛,从而避免课堂“放羊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靳健中学语文教学策略[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