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汇率下跌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美元汇率下跌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王维江

关键词:美元汇率中国外贸影响

1.美元汇率走势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2年2月到2005年2月,是美元持续贬值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元对几乎所有国际货币的汇率都持续下滑,并且跌幅很大,对欧元、英镑等欧洲货币的跌幅明显大于对日元等其他货币的跌幅。

第二阶段:从2005年2月到2006年3月,是美元反弹回升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6年3月到2006年年底,是美元再度贬值阶段。

第四阶段:从2006年12月到现在。去年8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以及今年的金融危机,为缓和“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开始降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因而美元汇率不断下跌。美元的再度贬值,特别是对欧系货币以及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贬值达到了历史低位,这次贬值迄今仍没有结束。

总的来看,从2002年初开始,美元出现了一轮较长时间的贬值趋势。

据预测,美元疲软走势近期难以改变,美元汇率从总体上看将是在波动中持续走软。

2.关注美元汇率下跌的必要性

从目前来看,尽管美元贬值是渐进有序的,没有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但是确实对有些国家比如说中国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中国的贸易盈余较高、外汇储备较多。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2008年3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正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使得我国面临较大的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和本币升值压力。由于人民币实行的是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他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基本实行浮动汇率制,加之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一半以上,且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其结算的合同约占80%左右。因此,美元汇率下降无疑会对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样,关注美元汇率走势,分析其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自然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3.美元汇率下跌的原因

3.1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

美元贬值和减税、降息是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三大组合拳”。布什连任以来,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以化解美国的财政赤字和经常帐户赤字,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虽然美国政府一再重申不会允许美元过度贬值,但是其对美元贬值所持有的默许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元汇率走低的现实。

3.2美国经济状况持续低迷

美国经济2007年总的增长速度为1.3%,是2001年以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就业数据、贸易逆差数据、先行经济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指标普遍较为疲软,使人们怀疑美国经济尚未走出低迷阶段。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美国经济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再度恶化的风险。特别是今年八月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短期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低迷使美元在短期内失去走强的基础。

3.3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不断加剧

布什就任总统以来,由于减税、反恐开支和驻军伊拉克等,一改克林顿时期的财政盈余局面,财政赤字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628亿美元。庞大的财政赤字促使外资呈现流出美国的趋势,这将对美元走强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据统计,目前美国累计的经常帐户赤字已超过3万亿美元。过去为弥补经常帐户的缺口,美国更多地依赖资本流入。但目前国际资本以减缓的速度流入美国,引发美国国际收支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美元势必通过贬值来重新平衡资金流和商品流。

3.4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下降

目前,美国的政府债券、股票等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这也使美元出现贬值的趋势。量子基金的创始人詹姆斯•罗杰斯和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都建议所有投资者应回避美元资产。虽然现实的美国救市计划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美元走强有利,但也可能会增加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外交和财政政策的担忧,从而对美元的总体复苏产生影响。

4.美元汇率下跌对我国外贸的正面影响

4.1.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美元汇率的下降意味着我国出口到他国的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使我国出口商品不仅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相对于其他国家商品更为便宜,在欧元区、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竞争力也有所提高,这对出口贸易的增长有着一定促进作用。中国海关总署2008年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在如此动荡的多事之秋,我国出口贸易依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其中美元汇率疲软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商品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无疑是导致我国出口额增加的因素之一。

4.2.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美元汇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于美国的资金信心造成打压,导致一些资金抽离美国市场或流入美国的资金放缓,特别是短期资本有可能大量外逃。因为一旦美元汇率继续下跌,外国资金在美国的资产只能兑换更少的美元。而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将对这些资金具有相对较大的吸引力,国际资本对更高收益率的无止境追逐的本性,使得这些资本向我国流动,这对我国吸引外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据商务部2008年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9.7个百分点。如此快速的增长幅度无不和美元贬值,国际社会看好人民币有关。

5.美元汇率下跌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5.1.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增加了外贸经营的风险性。

凡事总有两面性,由于我国出口增长较快,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美国、日本、欧盟甚至周边贸易伙伴如韩国、东盟等国也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不仅增加了我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我国,给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外贸经营的风险性。

5.2.外汇收益缩水,部分货物和经济资源被掠夺。

目前,中互为第二大贸易国。2007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3215.1亿美元,增长11.7%,并对美国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已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在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贬值的情况下,欧盟、日本企业对美国出口本币收入就会下降,直接减少企业出口利润,美元合同标价的出口贸易增加,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另外一个简单的常识是,随着贸易顺差增大,会使我国的外贸储备资产继续增加。而我国的外贸储备越多,在美元汇率不断下跌的情况下,我国的财富流失也就越多。2008年03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美元贬值使中国的以美元形式储存的外汇储备大幅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严重缩水,使得多少年付出的创汇努力大打折扣。

5.3.原材料进口价格上升,提高了企业产品成本。

美元汇率下降将使我国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上升,进口成本提高,这对于进口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产品,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尤其是对原材料依赖进口的企业来说,企业成本就会上升。如工程机械、部分家用电器和汽车行业、木材进口贸易等,其配件或原料部分需要进口,企业产品的成本会提高。

6.应对美元汇率下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6.1.顶住压力,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央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当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中国权威部门对去年底以来社会上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讨论的又一次明确表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更多的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制品,有助于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相对便宜的出口商品价格,可以提高进口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促进其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6.2.增加进口,尽量保持贸易平衡

近几年来,我国贸易一直保持着每年几百上千亿美元的顺差,2007年是2622亿美元。而现今的对外贸易是货币贸易,对外贸易的支付货币大约80%是美元。美元贬值,如果顺差数额越大,我们的风险就越大。此外贸易不平衡还会引发国际争端。因此,建议恢复对先进机器设备进口实行的减免关税措施,适度下调进口环节税,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急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缩减贸易顺差,保持贸易收支平衡,以减轻美元汇率下跌造成的损失。

6.3.调整外贸结构,使之适应汇率变动的需要

汇率波动能影响出口商品的价格,但并不是决定出口竞争力的惟一因素。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永恒的。中国汇率迟早要走向市场化,中国外贸迟早要通过汇率变化的考试,因此,中国应借美元贬值给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升值压力对自己的外贸结构进行调整,使之能适应今后汇率变动的需要。

6.4.加强外贸经营秩序监管,遏制无序竞争

随着我国贸易经营权的全面放开,我国外贸经营主体将大幅增加。外贸经营领域的竞争也会更加剧烈。因此,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外贸经营秩序监督管理,使外贸企业步入良性竞争的轨道已成当务之急。

7.结语

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升,这一形势在给中国的经贸发展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给中国经贸所带来的更多更巨大的压力。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是我们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保罗.R.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9

[2]陶涛.国际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1

[3]陈鸿仪,肯普.国际经济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8

[4]冯宪中.新编国际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1

[5]杨胜刚.国际金融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