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长效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防范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长效机制研究

曹嘉燕

曹嘉燕1/2

(1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浙江金华321004;2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嘉兴314051)

【摘要】大学生的期末考试是高校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学分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当前高校学生的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已较为严重,对社会和教育事业,已产生了不良影响。从社会导向、授学优化,自我成长、学校监管四方面建立防范长效机制,将有助于制止或减少大学生期末作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390-02

当前,针对大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上,教师上课的内容基本掌握,通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即使给了考前复习,即使给足了平时分,还是有学生不及格;针对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现象,各高校虽然积极制定制度和措施,但是作弊现象还是屡禁不止,甚至是愈演愈烈。但是,相对应的,准备或已经作弊的大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坦然,这对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对个人的学习提升设置了不劳而获程序,对学生与社会的对接产生了不良的隐患和影响,以上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含义及严重性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是指大学生在期末考试期间,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学习制度或规定的事情。这属于在学习机构性紧张情况下的一种越轨行为[1]。有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曾有过作弊动机,将近一半的同学有过作弊行为,其中多次作弊的学生比例高达30%,进一步调查中了解到,成绩不好的同学作弊,成绩好的同学也作弊[2]。而对某高校受违纪处分的学生调查,有85.5%的学生是因为考试作弊[3]。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教学与学习的考核仍是当今乃至今后的重要考核手段,作弊行为的发生,助长了作弊成功学生的侥幸心理,挫伤了勤奋学习学生的上进心理,打破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格局,如果大学生作弊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或减少,那么,考试也就失去了他本身的含义,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目前,我们应将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作为一个研究热点进行深入研究。

二、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表现及成因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有一定扭曲、数量有一定上升趋势、手段有不断出新等方面。具体而言,价值观方面,一是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过分看轻学习的过程,明知作弊是不规行为却偏要尝试;二是堂而皇之作弊甚至互相之间帮助作弊;三是对于事件的看待比较轻率,只考虑作弊可以解决成绩问题,但是缺乏对事件后果的慎重考虑;四是对于事件的看待比较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受益”,却忽视了个人、家庭、教育、社会的损失。数量方面,一是作弊学生的基数不小,主要为有作弊动机的学生不少,有准备作弊材料的学生不少,有作弊行为发生的学生不少,小型规模的作弊团体也开始出现;二是作弊总体呈上升趋势。手段方面,一是传统的偷看、夹带纸条、交换试卷;二是后来发展的利用计算器、胶带纸等传递答案或是身体部位记录知识点;三是最新的高科技作弊手段,如反屏蔽工具,迷你耳机的运用等。

以上方面的表现,在教育和管理方面,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那么,为什么学生会作弊?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1.思想与作弊的关系。思想主导行为,思想与作弊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停在了面上,尚待深入心理,行为的自律尚待践行。作弊是一种窃取行为,与诚信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两者没有共通之处,这一点他们没有立准。即使身边有鲜明的教训发生,他们还是觉得这是他人,或者只是一时的促动,过后又念头重生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社会用人机制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没有看得更深远,所以理解也有所偏激。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就业最主要要有毕业证书,要有毕业证书,就要通过所有课程;另外,就业贵在良好人脉关系等,实际的业务工作能力踏上岗位后一学就会。出于以上考虑,期末考试就铤而走险了。

2.教学与作弊的关系。教学是否成功,是否能把学生引导好,是否能占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教学与作弊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的专业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尚不够科学,与社会脱节明显;二是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尚是个薄弱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的形式,考核的方式还尚显得传统。如考试的考前复习,划定考试范围等,一定程度上是助长了作弊的发生。

3.学习与作弊的关系。如果说教学是作用在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那么学生的学习则是自身的主体因素。当前,学习与作弊关系没有处理好,一是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再加之就业压力、出现了学习迷茫和倦怠;二是新媒体的介入,冲击了传统的教学,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有调查显示,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的同学不超过40%,而有60%多的同学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上网聊天、网络游戏或者其他地方[2]。

4.监考与作弊的关系。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关键时候需要老师的导和严,监考与作弊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主要表现为,一是监考清场的不彻底,二是监考过程的不严厉,三是违纪现象处理的不到位,清场不彻底,考试困难时一冲动可能会碰高压线;监考过程不严厉,学生有手眼自由行动的机会,作弊就可能发生;违纪现象一出现,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采用催促考生提前交卷或警告一下,让学生有作弊代价不高的错觉,这些都可能滋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三、防范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期末作弊现象的防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逐步得探索建立一定的长效机制,而且,机制之间需要联合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得加以调整优化,以期达到或接近我们的防范预想。

1.建立社会导向机制

大学生已年满18周岁,既是高校的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对他们的引导,需要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和社会的信用体系共同作用。

考试作弊总的说来,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而影响一个人态度的关键因素是对学习的认知[4]。对于大学生,要引导他们建立最基本的道德水准,明确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明白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对于大学生,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数的高低并不是评判自身价值的标准;成才是多元化的,找准自身的位置最为重要;要有社会责任,扎实学习,储备今后服务社会的能力。

对12所“211”高校学士学位授予与考试作弊处分的规定的调研结果显示,其中10所高校规定考试作弊影响学位的授予[5]。这一情况说明,学位证书的含金量比毕业证书要高。而目前用人单位招用大学生最看重还是毕业证书,在这一点上,建议社会应视学历、学位同等重要。另外一方面,大学生一旦年满18周岁,即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此时开始信用情况记录在档,社会也要充分建立对公民信用档案的重视程度。作弊影响学位,作弊影响诚信记录,对于学生作弊应该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建立授学优化机制

改革教学现状,知识点传授力求新、巧、精、深,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媒体设备,拓宽学习的领域,占领学生学习精力的高地。加强过程教育,用期末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边授边检边改再教,力求学生理解到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促成学以致用。合理设置考核模式,将各过程教育及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等纳入考核范围,适当降低期末考试的传统比重,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期末考试的压力,降低期末考试作弊的念头。

3.建立自我成长机制

对于学习的理解以及投入至关重要,所以,高校应该推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和学生的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职业,在此基础上制定良好的自我成长计划及实现路径,反过来,可以使学生的各阶段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当然,整一个过程,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和修正,保证学生的生涯规划科学可行。学风建设,学生首先要做到尊规,其次要改善学习的现状,力求学专、学深、会动、会用。

4.建立学校监管机制

作弊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是作弊的发展是会蔓延的,所以,对于作弊可能发生的情况需要全面监管。对于学校,防范作弊制度,作弊处理条例的制定、实施、改进需要得到监管且保证落实;对于教师,教学形式、手段、课堂效果、过程管理、课程考核模式、监考职责落实等应予以监管,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对于学生,重在其学习过程及效果管理,建立学习成长档案,过程有问题同学需要特别引导和帮助,期末考试需要特别关注。

四、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他们良好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性。他们未来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是否能胜任社会的工作,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防范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学生个人、于家庭、于高校、于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水莲,赵军.结构性紧张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J].教学研究,2013(3):25-27.

[2]姜凤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86-188.

[3]李小丽,周灏.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原因及防范措施优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73-75.

[4]李国珍.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03(4):73-75.

[5]刘洁,曹玉珍.考试作弊处分与学位授予关系的调研与思考—兼谈美国高校对学生作弊的处理方式[J].高等理科教育,2013(2):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