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过程对婴幼儿临床用药效果影响的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中药煎煮过程对婴幼儿临床用药效果影响的因素及对策

蒋红兰1蒋红卫2蒋小红3

蒋红兰1蒋红卫2蒋小红3

(1泰兴市中医院中药房225400)

(2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药房225400)

(3泰兴市第一人民医院西药房225400)

【摘要】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又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儿,如果小孩生病了,有些父母想到的是尽量服用中药,由于中药对儿童常见病如感冒、发热、腹泻等有独特的疗效,况且中药效果好,副作用少,因而越来越多的为家长所青睐。但如果中药汤剂煎制及使用等不当,就会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甚至对儿童健康造成影响。

【关键词】婴幼儿中药煎煮方法剂量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297-01

1、婴幼儿中药材的选择

1.1适宜中药治疗的常见婴幼儿疾病

儿童尤其是幼儿有病时,无论是患儿还是家长都很难准确的叙述病情。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问诊切的传统方法,并结合现代的化验检查,可准确地诊断病症并对症下药。

我们在中药房,常见婴幼儿疾病如感冒、便秘、小儿腹泻、小儿肾病综合征、消化不良等婴幼儿疾病都可以用中药汤剂治疗,往往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1.2为婴幼儿选择中药材注意事项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成人不一样,细胞膜通透性、血浆蛋白结合力和体液分布存在差异,宝宝的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药物在婴幼儿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有别于成人。

1.2.1安全无毒的中草药

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有的中草药会损害宝宝的肝肾功能,因此应为婴幼儿选择低毒或药食两用的重要品种,如:麦芽、蒲公英、益智、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山药、山楂、小茴香等中药。

1.2.2药性平和的中草药。由于婴幼儿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的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如麻黄、附子、细辛、大黄、黄连等,清热去火以银翘和桑菊为主。

1.2.3健脾和胃的中草药。婴幼儿消化能力差,消化不良为常见疾病,在药物选择上,以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1.2.4佐凉肝定惊的中草药。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1.2.5不宜滥用中药滋补之品。婴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

2、中药煎药方法

2.1发散类药,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一般煎沸后可继续前5~10分钟。

2.2补益类药及仁、壳类中药的前煮时间宜长些,煮沸后宜再前20分钟。

2.3注意中药材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事项,煎煮儿童中药汤剂,有的药材需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父母取药时,药剂师都应说明,如有不明,影响中药配剂师或主治医师咨询清楚,以免影响中药效果。

3、婴幼儿中药煎出药量

由于宝宝胃容量小,尤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药量掌握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宝宝呕吐,甚至呛咳,影响宝宝的恢复与治疗。因此,煎出的药量的多少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大小决定。一般煎出药量,婴儿60-80毫升,幼儿100-150毫升,学龄前儿童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200-300毫升为宜,药量应尽可能浓缩至儿童所需要之药量。

4、服药时间

喂宝宝中药应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有利于充分吸收药物。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肠黏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等不良反应。原则上应在饭后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喂服为宜。根据儿童耐受情况,少量多次喂服更好。

5、服药方法

煎好中药汤剂后,家长应先尝一下,过热容易烫伤儿童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又会造成胃部不适,还会影响药效。儿童服汤剂时,尽可能鼓励自取,或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入。服药后尽量休息一会儿,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过大而引发呕吐。服药时,药中尽可能不加糖,以免影响药效。若方中确有苦寒药加黄连、黄芩等,可加入适量甘草以减轻苦味。儿童喂服汤药难是儿科的一大问题,但它又是最古老、最传统、最基本的给药途径。在努力进行小儿中药剂型改革的同时,熟练掌握喂药的正确方法非常必要。对儿童喂服中药汤剂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对拒服中药汤剂的儿童,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匙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提鼻或顺舌面在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6、儿童用量

儿童应用中药剂量,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与缓急,医者的经验不同而有差异。由于小儿服药多有浪费,所以药用剂量相对大些,但辛、热、苦寒、攻伐之品用量须谨慎。如麻黄、附子、细辛、大黄、巴豆、黄连等。

为计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折算儿童应用剂量:新生儿用成人量1/6;婴儿用成人量1/4;幼儿可用成人量1/3;学龄前儿童可用成人量1/2;学龄期儿童可用成人量3/4或成人用量。

儿童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服药时须谨慎。虽然以上简单介绍了煎服中药的方法和技巧,但具体到某一方、某一药、某一病证或某一儿童的身体状态,则需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