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之污水治理的常用方法单元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环境之污水治理的常用方法单元奇

单元奇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高建设环保、营造生态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地在社会建设中体现出来。但是城市污水污泥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建设环保、生态社会的进程。所以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污水处理的常用办法。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氧化法

1前言

全世界的淡水资源十分匮乏,而我国淡水资源更是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改变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局面,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随着逐年的增长,生活污水的比重更是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使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提高到了不可拖延的地步。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治理的浅谈,力求对城市污水的治理提供参考。

2污水治理常用方法探讨

2.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但这种方法因为基础建设资金量较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城市废水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排放要求较高,使之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这样不但大大的增加建设成本,还使之运行管理较为复杂。(2.)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2.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2.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3.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不将污水治理好,必将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

[1]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许建华,等•水的特种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3]国家环保总局编•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4]周彤•污水回用决策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