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的研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的研究探讨

张冰

张冰(新乡医学院社科部,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论文试图从历史、哲学两个角度来探讨该体系具备开放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且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步伐,它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从历史角度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经开始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前辈探索的基础上,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桎梏还未完全破除。1987年,十三大已经明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概念,而十四大提炼该理论的思路则开始清晰起来。正如十四大报告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1997年,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二十周年之际,十五大报告指出: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并且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这一提法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根基和地位做了明确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十六大要求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十六大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成为了继邓小平理论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形态之一。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将三大理论成果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整合既体现出几次理论飞跃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它们之间共同的终极目标。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三大理论成果分别回答了关于当代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三大问题,其核心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逻辑,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理论成果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断然不可能实现这样的逻辑链。

二、从哲学角度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而这种哲学本身就是发展的、开放的,这就直接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就是始终要把这一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当作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这是辩证法的要义。这个扬弃过程是在对客观世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各种运动形式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并且随着运动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顺应了中国国情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之所以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认为,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各国要根据不同的现实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在方法论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用发展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发展就是这个统一体内部各种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就是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事物不断被否定,新事物不断出现,只有这样,整个系统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些都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还是以社会为环境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而人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整个社会处在动态的进程中,开放性是系统运动的重要源泉。并且,由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形态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都必须要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接受新事物。具体来讲,在发展路径上,它总是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世界文明中吸收优秀成果,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它总是在同各种文化、社会思潮的碰撞交锋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内容,完善自己的理论形式。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允许封闭,也绝不能封闭。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既向实践开放,也向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努力,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也不可能穷尽对一切问题的认识,它只是对过去的实践进行了科学的理论总结,为未来的实践和认识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进一步展开,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愈加宽广,也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愈加璀璨,谱写出一曲恢宏的时代乐章。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10页。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