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操作方法与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操作方法与应用价值

周会玲

周会玲(新疆巴州人民医院超声科841000)

【摘要】目的研究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操作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试验组采用STIC(时空关联成像技术)技术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分娩后对婴儿进行心脏检查,对比两组胎儿心脏检查诊断正确率与对胎儿心脏容积所测数据的满意度,并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对照组胎儿中5例胎儿出现误诊状况,诊断正确率为89.2%,试验组2例胎儿出现误诊状况,诊断正确率为95.8%。临床对于试验组所测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意义。结论STIC技术可以提高临床对胎儿心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对于胎儿心脏容积的所测数据较为满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STIC技术;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操作方法;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198-01

根据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临床最为常见的胎儿畸形[1],并且活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也正在逐年增加,其发生率约为5%-10%[2],成为婴儿致残致死的主要杀手。超声诊断是临床诊断胎儿心脏功能的主要手段,传统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脏诊断中占有一席之位,但胎儿心脏小且复杂,传统检查并不能克服此问题,因此胎儿心脏检查仍是产前胎儿心脏检查诊断的难题[3]。近几年出现的STIC技术对于此问题进行了突破,本实验对其操作方法及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孕妇93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孕妇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1.5±2.1)岁,孕周18-36周,平均孕周为(28.7±3.1)周。试验组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5.8±2.9)岁,孕周20-34周,平均孕周为(26.4±3.5)周。对所有孕妇其他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可比。

1.2方法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超声胎儿心脏检查诊断,进行常规操作。

试验组孕妇采用STIC技术进行胎儿心脏检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采用GE公司的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D/3D探头,4-8MHZ,运用二维超声的胎儿心动图模式,对胎儿的心脏进行全面检查,随后切换至3D/4D模式,对胎儿心脏的侧位四腔心或者心尖四腔心进行平面的初步采集,取样框应包络胎儿的整个心脏,根据孕周的不同采集时间设置为7-12.5s,扫描的角度选取为15-40°。然后孕妇进行屏气,启动STIC容积探头,对胎儿整个心脏进行扫描采集,从而获得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每个胎儿要采集3-5个容积数据。胎儿分娩后对婴儿心脏进行检查,计算两组胎儿心脏检查诊断正确率与对胎儿心脏容积所测数据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对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配对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胎儿心脏检查诊断正确率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对新生儿进行心脏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中2例新生儿出现误诊现象,而对照组误诊例数为5例,试验组诊断检查正确率高达95.8%,而对照组诊断检查正确率为89.2%,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表1两组胎儿心脏检查诊断正确率对比(n/%)

3讨论胎儿由于胚胎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出现,最终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产生。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新生儿致死与致残的主要因素[4]。因此,胎儿心功能的检测显得至关重要。胎儿心功能检测已成为临床对于胎儿在宫内情况进行观察的重要指标,根据胎儿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可以全面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5]。超声检查临床意义重大,具体有:⑴早期对胎儿心功能进行检查可以使得畸形胎儿家属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遗传方面的咨询和染色体核型的分型,最终决定妊娠是否进行终止;⑵胎儿心脏诊断正常可以缓解高危妊娠孕妇的紧张情绪;⑶终止妊娠孕妇可以更早更安全的进行引产,并且患者易接受,降低孕妇风险等[6]。

对于胎儿心脏功能的检查,临床传统诊断方法多为二维超声影像诊断,但胎儿心脏结构畸形仍是产前超声诊断与筛查的重大难点,传统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于操作者的依赖性很大,且容易受到胎动影响,检查扫描时间较长,孕妇检查较困难,接受能力较弱。STIC技术近几年出现,操作时间较短,其主要用于胎儿动脉与心脏容积四维成像,动态显示胎儿心动周期中的每个切面,并且重建可在扫描完成后直接完成,图像采集过程逐渐简化,并且可获得全方位的图像信息,最终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新生儿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中2例新生儿出现误诊现象,而试验组5例误诊,诊断检查正确率高达95.8%,对照组诊断检查正确率却仅为89.2%。对胎儿心脏容积数据满意度进行调查显示,对照组的数据满意度明显低于试验组数据的满意度,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对两组所有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STIC技术不仅节省操作时间,并可提高临床对于胎儿心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对于胎儿心脏容积的所测数据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钱鹭葵,吕国荣,陈文龙.实时三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对20孕周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3,33(9):31-33.[2]刘碧玉,梁理娟,李振兴.时-空相关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6):166-167.[3]黎新艳,田晓先,林莲恩.四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在获得9个胎儿心脏标准切面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892-4895.[4]谭冰.四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中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25、62.[5]孙丽娟,吴青青,姚苓.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评价正常胎儿及心律失常胎儿心功能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2):168-172.[6]赵艳春,吕国荣,李敏.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2):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