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高校创业教育基地是推进我国创业教育的一个创举。基地建设应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价值追求。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创建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的路径、原则和方法,并将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创业教育;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7-0015-0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9/01/124)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芸(1966—),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通邮编226019
创业教育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对教育本质及规律的全新阐述与诠释。如果说,十多年前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揭开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帷幕,那么今天,在高校创建创业教育基地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迈入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
创业教育基地是围绕创业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集教育、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载体,在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建设创业教育基地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从1998年的创业计划大赛开始,大致可分为高校自主探索和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发展两个阶段,早期呈现出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提高技能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模式。近几年,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又逐步形成了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与专业相结合模式和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融入模式。总体上说,我国的创业教育在形式上可谓多种多样,在内容上可谓丰富多彩。但是,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该有其内在的理论构架和结构逻辑。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高校还停留在口号宣传、讲座等浅表层面,有些高校将创业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发动学生摆摊办厂,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有些高校还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等等,因此,建设高校创业教育基地,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创业教育,促进创业教育由底层自发随意向顶层设计转变、由零散组装向整体运行转变、由注重少部分的精英成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由一般活动推动向项目推进转变、由多元化载体向深化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转变【1】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建设创业教育基地需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从定义上看,创业是泛指,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开放性的,它面向社会所有的人【2】。根据这一定义,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以及创办各项事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创业教育的目标,既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萌发,又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引导;既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塑造,又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又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掌握;既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架构,又要着眼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既要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又要努力整合社会资源。
(三)建设创业教育基地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建设创业教育基地,首先应该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基本方针,明确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其次要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努力形成具有行业特征、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再次应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就业指导和服务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长远发展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四)建设创业教育基地要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价值追求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科教兴国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3】。建设创业教育基地,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为目标,体现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注重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依据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进一步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创业人格等创业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基地建设的路径探析
建设高校创业教育基地是推进我国创业教育的一个创举。高校创业教育基地承载者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担负着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重任,既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又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如何建设创业教育基地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样需要我们以创新创业的精神来回答。为此,笔者提出“1234”法。
(一)以一套方案整体规划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
开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且需要有组织机构、人员、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因而,建设创业教育基地,首先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建设方案。基地建设方案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
1、立足人才培养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创业教育从宏观上讲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从微观上讲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因而,创业教育理应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
2、着眼当前和长远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创业教育不能是短期行为,创业教育的成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遵循教育规律,既要考虑当前创业教育的任务,又要设计创业教育今后的发展,制定创业教育阶段目标,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3、协调局部和整体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创业教育是带有全局性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必然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就高校而言,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技、后勤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保障。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从创业教育大局出发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共识和统一行动。
4、整合校内外资源制定基地建设方案。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单靠学校的封闭教育结出硕果,必须同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建设创业教育基地,就是要有效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二)以两个原则具体落实创业教育的方向要求
大学创业教育是教育主体即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对教育对象即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教育过程。建设创业教育基地,首先要落实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一方向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下两条原则。
1、坚持“创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情感,将创业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其次,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具备的超越自我的开创意识、勇担风险的冒险精神、敢于失败的承受能力等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开创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再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更新和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在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保证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4】。开展创业教育,应遵循“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要求方面,注意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搭建具有个性化的技能训练和创业实践平台,努力形成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模式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三)以三条途径强力推进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1、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第一课堂仍然是创业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塑造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核心作用。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培养科学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守职尽责、组织管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5】。
2、教育活动为载体。创业教育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比如:在学校制度的制定上,强化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的导向;在理论宣传和学习过程中,灌输创业教育的宗旨和意义,以形成创业教育的精神环境;通过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借助实践平台以形成创业教育的物质环境;结合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开展创业教育,以形成创业教育的人文环境;在校园人际关系的交往和互动中,形成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6】,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情感。
3、实践锻炼为手段。创业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形式,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以创业实践为手段。创业实践的深刻含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培养情感和意志,塑造人格个性,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创业教育实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三是培育和扶持创业项目,通过设立创业基金等途径,鼓励并帮助学生将创业理想变为创业行动。
(四)以四种平台切实提供创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创业教育需要舆论引导,需要氛围营造,更需要平台的支撑。学校实习、实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和大学科技园等,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保障。
1、开放学校实习、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试验的条件,启迪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
2、社会实践基地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学生走出校园,亲身了解社会和生产实际,有助于培养企业家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技能,获得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责任感和学习意识,培养了创业精神和团队意识。
3、依托产学合作机制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又可以解决师资问题,学生还可以获得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和舞台,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4、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方面的功能,促进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三、基地建设的实践心得
(一)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创业教育的质量体系
创业教育要取得成效,质量是关键。我校不仅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突出创业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通过宣传引导在全校形成了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讨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科学构建了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明确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建设的标准,规范了创业活动及项目运行的程序,从根本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的质量要求。
(二)依托专业优势,使得学业与创业相得益彰
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和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知识,使得学业与创业相得益彰。比如:结合专业特色,我们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专业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科研训练项目,以市场或企业的真实命题,引导学生树立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促进校地互动,为创业实践搭建更多平台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业教育格局是我校创业教育的工作方针。依托产学研基地,建立校内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将学校和企业直接纳入一体化的组织框架之中。企业提供的准实操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创业品质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由于目标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出来的,可以将创业活动的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学生可以获得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体验。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到工厂、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参与生产劳动、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利用自己的专长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学生通过实践,不仅熟悉了自然的、工程的或社会的工作对象,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如何做事,而且通过接触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的群体,学会了沟通与合作,学会了与人共处,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思考和锻炼,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思想感情,形成创业必备的思想和心理品质。
(四)加强理论研究,为创业教育提供永续动力
十多年创业教育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成果为今天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借鉴,但随着我国创业教育方兴未艾,创业教育理论研究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我校通过课题立项、专题调研等方式,不仅提升了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也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永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胡金波.立足新的起点着力提升水平——在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学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6):17~20.
[3]赵万宏.和而不同:素质教育理论与其他几种现代教育思想之关系[J].教育探索,2006,(4):57~58.
[4]孙鹤娟.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53~156.
[5]毕建忠,赵恒德.构建适合创业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J].理论观察,2008,(4):136~137.
[6]杨艳萍.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10~112.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Creatinga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BaseofUniversties
LiuYun
(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NanTongUniversity,NanTong,JiangSu226019)
Abstract:Build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baseisapioneeringworkinpromot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Baseconstructionshouldbefullyreflectedtargetlocation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followedthelawofeducationandrulesofpersonneltraining,inlinewiththevalueofthepursuitofmoderneducationalthinking.Incombinationwiththeactualwork,thisarticlediscussesthepath,principlesandmethodsofcreatingcollege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base,andsomeexperienceinpracticetosharewithpeers.
KeyWor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base;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