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乐托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017000)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85-01
【摘要】目的探讨替比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于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利胆、补充白蛋白、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口服替比夫(商品名素比伏,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半年后,通过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结果和症状改善状况比较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方案对临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4.29%。结论替比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安全有效。
【关键词】替比夫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
替比夫是一种新型强效针对乙肝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我院2009年起起用替比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于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所选患者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实验组3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41~60岁,平均年龄46.23岁,Child—pughB级24例、c级11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44~66岁,平均年龄49.44岁,Child—pughB级22例、c级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病情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所有病例均排除重叠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感染、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入院时常规检查,住院后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利胆、补充白蛋白、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
1.2.2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另外口服替比夫(商品名素比伏,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600mg,一日一次。
1.3观察指标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状况,包括病人自诉症状,肝区压痛、叩击痛,以及部分检查结果和B超检查结果。参照下列标准进行统计,计算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率。①显效: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自诉症状消失,查体时肝区无压痛、叩击痛,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检查明显有效、B超检查显示肝纤维化明显减轻。②有效:患者上述自诉症状基本消失,肝区基本无压痛、叩击痛或疼痛较弱,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检查有改善趋势,B超检查显示肝纤维化减轻。③无效:患者上述自诉症状未见好转,肝区仍然有压痛、叩击痛,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检查未见好转趋势,B超检查显示肝脏纤维化未见变化。④恶化:患者上述自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肝区压痛、叩击痛难忍,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检查下降趋势,B超检查显示肝脏纤维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状况观察比较,参照上列标准进行统计,判断治疗效果,临床有效率为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在总数中所占比例。计算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率并比较,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率
两组治疗方案的结果显示有显著疗效和有效的案例,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4.2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见恶化病例,替比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安全有效。
3讨论
肝硬化是肝脏病变发展的严重阶段,肝硬化失代偿期已经是是肝硬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临床表现为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低白蛋白血症等[1],此时的肝脏受损严重,质地改变,基本功能基本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化,是临床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如何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成为控制肝脏病变的关键[3]。目前用于抗病毒的药物主要分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替比夫是一种新型强效抗病毒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通过了病毒学、生化学、组织学改善等方面的检测[4]可以选择性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杀灭乙肝病毒,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明显。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观察发现,替比夫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症状改善和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检查效果明显,能有效组织肝纤维化发展,效果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弘,宓余强,徐亮.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9,22(3):160—162.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41—247.
[3]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度评估.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5):193一l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