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认为:序列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学生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具体落实措施为: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等,以期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
长期以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巩固,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细而又细,反复而又琐碎,可是对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却往往是以指令性写文一次就一带而过,使之成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附庸,而没有把它提到一个与基础知识并重的运用的重要形式的位置上,这种模糊的认识与做法同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而微的要求与规律的把握不足有关。作文教学在实行中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而无“面”的渐进性广泛涵盖。对作文教学的规律把握与实际运用的内涵认识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实践的范围较窄,训练出现的次数在每册中只有寥寥数次,无法体现作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训练,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因此,作文教学的实施,急需一套与教材要求相匹配的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训练补充材料,供教师选择使用。内容编排的灵活性与训练层次的渐进性应是其主要特点,要既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又切近学生多彩的生活。
二、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写作综合性训练序列
初中三年训练重点各有不同。初一是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着重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具体的文体来说,同样应该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教师在作文教学也由导引、示例、训练三部分组成。“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这更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把已经得到细分的目标毫无条理的让学生练习。教师要始终记住作文训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如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训练,只有在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顺叙来写人记事时,才能尝试训练倒叙和插叙。特别注意训练的目的的单一而集中,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例如记叙文写作,可以把它分解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以抒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各类又可再此切分。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多事一人的记叙文”、“一事多人的记叙文”等。因为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大而全”(有些教师的理解并在作文训练中对学生如此要求)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做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环往复,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从来没有登上山峰的成功体验,从未享受到胜利的喜悦,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将训练目标设立小一些,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很多文章用语诙谐,人物处理真实形象,描写方法灵活多样,思想也积极向上。一个片断训练,完成了一次所谓的大作文都未达到的目标。
三、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如果说,长期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体系和相应的广泛适用的写作教材,致使作文教学无序可循,无本可依。那么作为写作全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作文修改环节,显然更未被放到重要的位置进行科学的训练。比如只注重写作文的篇数,忽视了对作文的认真讲评。“大作文”(指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和训练过程也不规范,不重视或根本不考虑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对习作的再加工这一教学环节。或者说作文教学只进行了半个过程,这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极为不利。
在组织学生的习作评价活动中,可以通过及时的肯定、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写作兴趣动机;又以发展的观点对学生的习作做客观的评价,充分肯定优点,并指明改进的方向。在评改时注意一次训练达成1~2个目标。如“多事一人的记叙文”评改的重点落在这些事是否典型是否能从不同的侧面使这个人物更丰满,达到这个目标即给优秀分——80分。又如写“一事多人的记叙文”评价的重点可落在多个人的性格特点是否在这件事中得到体现,使这一人有别于其他人,达到这一目的即算成功的作文。而且作文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开放的,可以是自评、互评、师评的有机结合。不过都应强调关注差异,尊重个性,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期望,教师要发现、支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给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力图使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期待,让学生从写作学习的不断进步和执著追求中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前进的动力,从而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文合一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