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管理促进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以目标管理促进教学质量

沈威东沈南瑾

沈威东沈南瑾(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好奇心、批判力、独到见解、喜欢思考新问题等创意特质的评价,可以起到推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建立,通过积极求取新知的自学方式及多元的兴趣,将科学研究历程中的学习方向的引导,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中,培养出具有自信、自强的新一代优秀青年。

关键词:合理制定教学与实践研究能力及创造力前瞻性

0引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版《经济蓝皮书》称,截至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未能就业。而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大学生就业被普遍认为进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历经9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显露出“就业危机”。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在产业链的新一轮调整中几乎沦为弱势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环境日渐复杂,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毕业分配制度的变革也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市场化。这种复杂的形势,对于大学及大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究竟应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适应形势的变化,使学生能更好的应对,这是每一所大学必须考虑的。

使大学毕业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必须在学与教的关系上更好的应对,特别是在质量上下功夫。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生产出的产品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个企业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企业的寿命只能是几年或更短。而对于一所大学而言,生产的产品如果不符合社会的要求,产生的后果可能要在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才能显示出来,并且这种后果对学生是一辈子,对社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因此大学应尽快转变观念,对学校的教学进行目标式管理以提高学与教的能力,合理定位,认真调查研究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的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管理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们应做到:

1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人才或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教育教学向学习主体——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过程,学与教的内容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及培养方式中要注重于独立思考及理想的培养,还要传递人生价值观。现代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应顺应时代,特别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将规定训练项目与课外训练项目相结合,倡导学生自由组合,促进学生结合社会发展自主开发与自主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引导,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的空间,通过亲身体验,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创新,激发创新热情,树立创新意识;将传统的相互独立的实践环节结合现代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机整合为自主获取信息、融合知识、能力和工程素质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变过去单纯的技术训练为集现代管理、人文素质和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系统训练,强化现代意识、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方案。

2教学与实践结合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老的教育体制中脱离出来的,因此高等教育只包括了高职和本科两种。相比较而言,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和投入的不足,教学上仍然偏重学术教育,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不上不下,既没有高职教育应有的贴近工作职业教育优势,又赶不上本科教育的学术,这必然导致其就业时的尴尬。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教学内容与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社会与时代的需求,遵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构建系统认知平台、基础训练平台、现代的系统训练平台以及综合与创新训练平台,并将创新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始终,形成做学教训练新体系。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逐步进入该领域学术前沿。

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产品学生是与高等教育的职能紧密相连的,因此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更能体现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及质量,体现在人才培养中,各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及学科专业的交叉和渗透,使被培养者成为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做好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首先要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管理。通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教学与实践的顺利进行。为保证各层次的实践效果应成立教学与实践考评委员会,同时与相关实训基地联合成立实践与教学领导机构,挑选有教学经验、热心教育、有能力、善管理的技术骨干等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协助教学,组织落实好教学与实践的任务。其次,落实好阶段性目标实习。各门课程均实行阶段性教学与实践目标实习,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应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规范实践教师队伍。对实践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一个实践教师培训模式,使老师能够在教学与实践中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又有一定自由度参加工作实践;学校走产学结合之路,利用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校办产业、校企联合的实训基地使得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去。

3教学过程应对科学的研究能力及创造力进行评价

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以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所肩负的重任及大学存在的意义而言,正如洪堡所说“大学的真正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因此大学的教师不是因为学生而存在,教师和学生都为学问存在,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激活优秀青年思想里的科学理念,使他们在科学的立场上觉察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自己的思考自觉地学习科学的理念并加以应用,从而发展各自的研究能力、发现能力与表现能力。正如施莱尔马赫在他的《德国意义上的大学随想》中所说,培养学生察见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科学精神是大学的使命。

有鉴于此,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发学生的创意特质,并能以身作则,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得学生学会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或者新的可检验的假说,这才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开端,是我们的学与教目标。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阶段,只有如此才能厚积而薄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坚持力、认真及专注的精神,以深厚的理论基础为依托,以积累知识、理解知识与应用知识做研究的根本,提出科学的假说,引导科学思维。正确的科学思维是研究者自身开展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成功的科学训练其实也塑造了研究者严密、谨慎、活跃与创新的科学思维。将科学研究的训练作为一种经验的积累,严格正规的科研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思考能力。科学研究的训练不仅包括研究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更关键的是科学思维的锻炼。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好奇心、批判力、独到见解、喜欢思考新问题等创意特质的评价,以起到推动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建立,通过积极求取新知的自学方式及多元的兴趣,使大学所培养的优秀青年通过采用实验设计与技术手段能很好的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验证自己的假说。将科学研究历程中的学习方向的引导,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中,培养出具有自信、自强的新一代优秀青年。

4教学是前瞻性而不是回顾

现代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当他们走向社会时,首先面临的是他所向往的行业对大学生人才需求标准的衡量。在今天这种双向自由选择的择业中,这意味着他可能不选择任何用人单位,也可能没有任何用人单位选择他。现实中像制造业、维修业、咨询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这类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手段的滞后,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技术进步的需求变化脱节。高校应通过大学的教育,使大学生的发展更有前景,让大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下大功夫紧跟时代,做到教学超前,使学生更多的明白自己的需要及发展的方向,用创意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想象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陈旧的知识,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与教不但在形式上要改变,而且在引导上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等,使学与教结合实际、展望未来,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使学与教密切结合行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