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中医医院消化科广西桂林541800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西药及相关护理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西药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埋线,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结果观察组镜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p消除率89%,对照组Hp消除率72%。结论穴位埋线加西药联合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可提高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效果。
关键词:穴位埋线;护理;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
隆起糜烂性胃炎(EGP)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科室运用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配合护理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01月-2015年08月符合西医诊断为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0.6岁,平均病程1.6年。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制定。隆起糜烂:胃镜下胃黏膜糜烂隆起呈疣状或结节状黏膜破损浅,周围黏膜隆起。
1.3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胶囊1.0mg、替硝唑1g,口服,2次/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埋线。取穴: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腧、肝腧。常规消毒,取4/0可吸收羊肠线1.5-2cm反向穿入12号注射针头,将带线针头刺入腧穴,待患者得气后,取7号腰穿针从带线针栓处插入将羊肠线送入腧穴后拔针,创可贴外敷,操作完毕。③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镜检疗效、症状评分及HP消除率。
1.4疗效评价
内镜下疗效判定标准:无糜烂为0分;≤2个糜烂,局限于一个区域为1分;3~5个糜烂,局限于1个区域为2分:两个区域糜烂为3分;糜烂见于3个区域,或整个胃内病灶数>10个为4分。内镜疗效评价标准:积分降至0为痊愈;积分降至1或降低2分为显效;积分降低1分为有效;积分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糜烂愈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镜检疗效观察组镜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显效18,有效6,无效1,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1,有效9,无效5,总有效率8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Hp清除情况治疗后观察组Hp消除率89%,对照组Hp消除率7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护理要点
3.1一般护理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在治疗期间每日测量生命征,认真记录饮食和大小便情况,病室要求整洁、干净、舒适,创造良好和谐的病区环境。
3.2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顾虑,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应耐心诚恳地听其倾诉,了解他们的苦衷,然后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本病的医学知识,使他们对本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其治疗及预后情况,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全身心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3饮食护理嘱其在饮食上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本病应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不主张刻意进补,主要劝导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围绕疾病调整饮食,制订食谱。要使患者明确哪些是对本病有利的饮食,哪些是对本病有害的饮食,即使是有利的饮食,也应告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气阴两虚者可选择莲子、桃仁、山药等熬粥以滋养脾肾,忌辛辣刺激和过热伤阴食品;湿热毒盛者可选择海带、马齿苋、苦瓜等以清热泻火、解毒滋阴。
3.4穴位埋线的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2)所用羊肠线必须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使用。(3)保护针刺处皮肤,避免生水浸渍、污染、搔抓等;局部皮肤有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埋线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多属正常现象,可持续3-7d,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反应,埋线后24内体温升高至38℃左右,一般2-3d可恢复正常[1]。(4)在埋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暂停埋线,报告医师,及时对症处理。
3.5脾胃养生穴位按摩:头面运用开天门、抹双柳,按摩五经,在颈肩按肩中、点风池,在腰背部用拔揉法按膀胱经,揉拿腰背肌、脾俞、肝俞,在腹部对中脘、天枢等穴配合摩腹、按、揉等手法,揉按四肢的三阴交、足三里[2]。
4讨论
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组织学显示中心糜烂处覆有渗出物,常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甚至有恶变倾向。因此,有效的防治EGP就显得尤为迫切相关研究认为HP可能是EGP的主要病因。目前西医治疗推荐标准三联疗法抗HP治疗,即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甲硝唑的三联7天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根除率,然而近年因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该方案疗效根除率明显降低,中华医学会2005年-2006年一项大型调查显示,我国甲稍唑耐药率平均为73.3%,克拉霉素平均为23.8%[3]。
本课题穴位埋线所选的穴位中,中脘为胃之募穴,有理气和胃、化湿消积之功。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具有调理肠腑祛瘀生新之功,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中和胃、健脾化湿、调经理气、消积化滞。脾俞、胃俞为脾胃之背俞穴,可振脾胃之阳,使脾胃得健。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善治胃疾且为强壮要穴,治疗诸虚劳损,与前穴合用更增疗效。肝俞为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功。诸穴共用,疏经通络,活血行气,健脾和胃,虚实兼治。
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饮食、生居调护,养生调护,可提高患者接受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特色护理有较明显的优势,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使养护统一、寓护于养。
参考文献:
[1]黄辉斌,朱莹,袁伟建等.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0,3,16(3):80.
[2]冯玉.子午流注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中医特色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9,20(26):3348.
[3]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成虹,胡伏莲,等.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以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一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tn.胃肠病学,2007,12(9):52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