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优化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流程对患者术后护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多学科优化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流程对患者术后护理的影响

张巧云郭艳阳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9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优化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流程对患者术后护理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心肌梗塞的60例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纳入对照组,另外30例纳入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优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多学科优化护理之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显著缩短,患者急救球囊扩张时间缩短,整体效果理想,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多学科优化;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流程;护理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一种心血管并发症,疾病发病率高,影响机制众多,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能致残或死亡[1]。随着现代我国老年化的不断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其中急性及心肌梗塞疾病发病率也显著升高。这种疾病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学科、有效的急诊救治流程对患者的急救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2]。本文以急性心肌梗塞的60例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对多学科优化救治流程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整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急性心肌梗塞的60例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2.45±2.50)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62.50±2.55)岁。患者一般资料纳入系统SPSS20.0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急诊流程接收患者之后,通知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然后配合抢救;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优化救治护理:(1)急诊前,做好急诊物资和设备和药物等准备工作,接收到求救信号之后,第一时间出院抢救,还要积极与家属联系,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和用药情况,相关工作准备充分;(2)优化运转护理,保证患者的平稳,进入救护车之后,监测患者的心电、血氧等,进行面罩吸氧、插管等,对病情进行基础评估,稳定生命体征,入院后,技侦人员做好基本信息交接工作,急性心梗患者应该在最短时间(10min)内送入手术室抢救;(3)安排患者手术,并且做好护理配合工作,进行健康宣教,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提升其信心,稳定情绪,避免应激反应。(4)术后,监测体征,将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同时,要注意在运转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平稳,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样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进出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多学科优化急诊护理模式,注重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衔接,从院前抢救到途中运转再到院内救治,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交流和交接工作,从多个方面,为患者抢救工作争取时间,以保证临床最佳抢救时间,以降低疾病的死亡率[3-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多学科优化急诊流程之后,患者的急诊时间缩短,球囊扩张时间缩短,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缩短,整体效果显著,表明,多学科优化救治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承军,苗文武,杨辉,etal.目标导向的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4):177-178.

[2]李建菊.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7,14(2):182-183.

[3]尹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优化护理流程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2):164-165.

[4]谭丽华,朱艳芳.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优化护理流程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08(1):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