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研究

史亚琼

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043500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蓝本,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问题和现状,针对如何提高中小学口语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一些粗略的建议,希望能对提高中小学英语口语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口语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对外程度不断地加大,中国企业引入的外籍人员越来越多,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如果我们不能流畅自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就不能高效地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任务。

因此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学好用好英语,就需要从小抓起,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仅仅是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导致目前很多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在日常英语交流时,产生“语言障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值得大家认真思索。

一、制约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原因

1.开口说英文的心理障碍。现阶段的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说英文的心理障碍,障碍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比如恐惧心理,一些学生怕自己的发音不标准而被其他同学所嘲笑,怕说错,所以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英语,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原因,胆小、内向,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说英语,还有的学生由于过于自卑,对自己没有自信,不愿意和别人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等等。

2.学习兴趣的缺失。目前的教育环境,英语教学大都以学习成绩为目的,一味追求考试成绩,极易造成学生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以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负担,再加上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如果发现自己发音不准,口语交流能力差,更加剧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抵触感,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

3.语言环境的缺乏。学习语言,语言环境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往往不可能接触到真正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能够接触到英语口语交流的环境仅限于在课堂上,而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说英语最多的是教师,学生仅是机械式重复课本上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英文口语互动非常少,而一旦下课,学生之间也鲜有英语口语交流,因此当前的课堂环境对英语口语的练习难以起到一定作用。

二、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

1.克服心理障碍。要克服学生不愿说、不敢说英语的心理障碍,需要激发学生说英语的信心,因此,老师们需要时常鼓励学生,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当发现错误时,耐心引导和鼓励。

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不怕说错,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PK,全班参与、情景扮演的方式,让同学参与评选,选出自己认为说的最好的同学,再进行一定奖励。

2.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任何人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产生兴趣,就会很主动很积极地把这件事做好。

学生也一样,一旦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学生将会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爱好和乐趣,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好英语。老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气质,要让小学生喜欢上老师的课,最直接的就是让小学生喜欢或者崇拜上老师。老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画画、唱歌、跳舞,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能够在课堂上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组织一些有趣好玩的学习活动,挖掘教学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班级口语小竞赛等等一些趣味游戏。

(3)可以利用教室资源,通过多媒体方式,比如播放英语动画短片,再让学生们进行模仿,模仿短片中的片段,通过刺激学生们的视觉和听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语言环境。针对目前多听少说的英语教学环境,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说英文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的平台,比如演讲、脱口秀等,让学生可以尝试地运用英语口语对一些人物、事件或者画面进行描述,或者提供一个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话题展开讨论,进而提高用英文与同学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

学习英语是一个繁琐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之下才能有成效地完成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为指导学生学好英语口语寻找更多有用的方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喜欢上说英语,爱上说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颇为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口语能力[J].都市家教,2014,(12):36-37。

[2]吴建玉借助课堂talkshow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技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