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贵(安阳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四环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引导、激励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进行教学点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兴趣;点拨
“四环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行探究,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中似乎淡化了教师的作用,但我认为“四环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主动参与、能发挥好自身的主观作用,对“四环节”教学效果的起着关键的作用。
1.教师的“激趣”是主动学习的先导
在“四环节”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情景,质疑自探”。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生活情景、科普知识、有趣故事、谜语游戏等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学习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施“四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主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那么教师能从哪些方面人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呢?我的方法和体会是:
1.1把握学生的心理,创设兴趣情景。有趣新颖的导人新课,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和兴奋的思维空间,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比如教《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论语六则》这课时,我说:“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六则》的兴趣便浓了一些。
1.2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体验情景。这种方法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景沟通起来,促使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我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我特地选择了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一天,先组织学生到学校的植物园,指导他们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再导人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朱自清生花妙笔下的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更深地领悟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1.3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愉悦情景。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它可以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
诗歌《乡愁》描写的是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深切的思念之情。这对从未远离故乡的初中学生来说难以体验和理解这种感情。我创设了这样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景:在引出课题之前,先播放了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同学们对歌词里流露出的对祖国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深有感触,沉浸在充满浓浓的怀念之情的氛围之中,我开始了饱含激情的范读,再现了诗人的感情,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就象磁石,能一下子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聚扰过来,又好像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在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2.教师的“点睛”是提高课效的法宝
“四环节”教学法中,第三个环节是“精讲点拨,巩固训练”,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通过精讲点拨,使学生解难释疑,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要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对教材重难点、易错点的解释,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启发、引导、激励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全面准确理解、掌握知识,构建学生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中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有效的点拨,我认为教师除有积极参与的心态之外还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2.1适时点拨。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2适度点拨。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2.3适量点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社戏》,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也是的好戏了。”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戏对“我”的深远影响及“我”对社戏的深切怀念。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激趣”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门;“点睛”就像一把火,能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在实施“四环节”教学中,教师若能积极的、有目的的去激发学生发现、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做到合理的点拨,往往能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使“四环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四环节”教学法及其应用》龙安区教育体育局2010年6月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开明出版社2009年3月
收稿日期: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