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中医医院湖南娄底4171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改善骨折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82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模式,其中常规组患者共有41例,采取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共有41例,采取中医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较短,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来说,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骨折愈合较快,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骨折;中医护理;作用
骨折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许多患者由于外伤引发该类疾病,以局部反常、肿胀、疼痛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手术是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且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1]等不良情况,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对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82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肝肾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无精神疾病,并非急诊患者。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共有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45.23±3.54)岁,16例胸腰椎骨折,25例四肢骨折;实验组共有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9岁,平均年龄(45.78±3.47)岁,15例胸腰椎骨折,26例四肢骨折。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全面的病情指导,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告知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为:帮助患者进行情志护理,依据患者基本情况了解其心理应激状态,并根据应激源进行临床护理干预;采用中药材枸杞、肉桂、桃仁等进行食补;采用中医按摩、推拿、针刺镇痛、熏蒸等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性护理;指导患者采用热水浸浴,并进行推拿,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扣背等。
1.3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SAS(焦虑)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症状越显著。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骨折愈合时间。
(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骨折患者的相关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SAS评分与骨折愈合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评分与骨折愈合时间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较短,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中医护理主要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并在此指导下采取中医原则与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即使中医护理目前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但是中医针灸、拔罐、熏蒸等均属于中医护理的内容,并逐渐发展为主要的中医护理方案[2-3]。本次研究对实验组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方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相关护理内容总结如下。
(1)情志护理:传统护理方案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向中医辨证论治理念转变,护理人员在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包括性格特征、家庭情况、职业等),同患者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依据患者实际应激源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采取劝说疏导、顺情从欲等中医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针对患者实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还可采取中药熏蒸、针刺、艾灸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睡眠的质量。
(2)饮食指导:耐心询问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采取中医“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在日常饮食上加强补肾食补,可采取枸杞、肉桂、桃仁[4]等中药材进行熬制,嘱咐患者每日作为主食食用,将上述药材熬制清淡,可达到清淡饮食的要求,并帮助患者补肾筋骨,达到良好的食补疗效。
(3)康复性护理:可借助中医按摩、推拿、针刺镇痛、熏蒸[5]等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性护理,其中进行按摩护理可有效防止长时间卧床引发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情况,采取针刺方式可使得神经功能得到好转,采取中药熏蒸、外洗等方式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便于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
(4)并发症护理:对于某些患者而言,由于骨折的部位较为特殊,需要长时间保持卧床状态,进而加大了压疮、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中医师推荐患者采用热水浸浴,并进行推拿,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扣背等,可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促进机体成分的代谢,帮助患者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利于快速吸收血肿,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进一步验证了该项护理手段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综上可知,对骨折患者来说,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较快,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燕萍,曹晓红.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7):612-613.
[2]王彦斐,王彩文,白会玲等.中医护理在骨折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6):115-116.
[3]张爱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700-1702.
[4]楼绣华,高雯,吴凯琳等.中药外敷联合穴位按摩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僵硬[J].护理学杂志,2013,28(12):40-41.
[5]汤璇.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康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4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