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救中心转运组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监控管理在院际间转运危重患者安全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院际间转运的2280例危重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管理;2018年1~12月院际间转运的2011例危重患儿设为试验组,实施质量监控管理。观察两组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质量监控管理显著降低了转运过程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儿的转运安全性,对最终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量监控管理;危重患者;院际间转运;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院际间急救转运是指各种危重患者经过紧急处理,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必要转运过程。我院院际间转运对象的多为下级医院或非专科医院的患儿,由于当地医院不具备患者治疗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为了进一步诊断、监护或得到更有效、更专业的治疗而往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必要转运过程。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包括病情变化、颠簸、环境的变化与局限、设备故障、车辆故障、车辆行驶意外等均会影响转运病人的安全,而长途转运更是增加了转运的风险。为了确保危重患者院际间转运的安全性,我科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对危重患者院际间转运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院际间转运的危重患儿转运例数22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22例,女性758例;急诊1317例,;新生儿963例;年龄在0-14岁;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院际间转运的危重患儿2011例,为试验组,其中男性1306例,女性705例;急诊1118例;新生儿893例,年龄在0-1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由我院急救中心转运组派出救护车及医护人员主动到基层医院进行转运,对照组按照传统转运方式进行管理,内容包括转运设备、药品和人员管理、转运前准备、转运方法、转运途中患儿的管理、到达转运医院后的处理等。试验组则在质量监控管理下,对转运中存在的每个问题跟踪解决,不断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质量监控小组
院际间危重患儿转运过程出现问题时,包括救护车故障、导管意外、心肺复苏、交通事故、仪器设备故障、非预期死亡及意外伤害等,科室会立即处理,制定解决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但是后续的问题解决实施情况和护士的执行效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专门的人员跟踪和反馈,很多问题总是反复出现,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监控小组的成立很好改善了这方面的问题。质量监控小组以科室护士长为组长,小组成员为全体科室护士,将科室质量监控分级管理,一级质控实施人员为所有科室所有护士,质控内容为急救箱、交接质量、转运前后的整理和意外事件的汇报与记录;二级质控由科室3名骨干实施,分别指控内容为药品管理+环境管理+有害物质管理、感染控制的监测、交接质量的监测+设备管理质量的控制。三级质控由科室护士长实施,质控内容为整体监控,指标分析、服务质量的监控分析、意外事件监测分析、绩效考核。质量监控小组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层层把控,负责管理人员及时记录解决、跟踪并反馈执行情况。
我院将转运质量监控指标定为病人交接质量达标率、服务质量达标率、感染控制达标率、急救箱药品、物品、设备完整率、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等5个方面。
2.实施
2.1交接质量
重新设计《转运交接记录单》,并经过医院病案委员会审批,对病人交接与评估均有明确的要求,包括交接内容、转科或转院的原因、病人的评估、转运中的变化、接收状态、参与交接的人员、交接时间等均需在记录中体现。通过移动端“智能远程医疗平台”进行转运病人的交接,实现了医疗机构间病人转诊信息的无缝隙对接与自动化反馈功能,为医疗机构间的病人转诊提供了全功能技术信息的转运。质量监控小组相关负责人将每月抽查转运交接记录至少58份,查看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并进行评分;设定90分以上为达标,低于90分的进行绩效扣分,每月统计交接质量达标率。
2.2服务质量
2.2.1转运病人/病属满意度调查:通过微信端“问卷网”实现转运病人家属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转运过程的总体印象、医护人员司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车辆环境卫生四方面。由转运人员向家属推送满意度调查二维码,并遵循家属意愿,让其自主对转运服务过程进行评价。每月统计分析,并与个人绩效挂钩。
2.2.2转诊机构满意度调查:每年走访5-10家转诊机构,增进协助意愿并收集反馈意见;每年组织一次工作年会,通过学术交流的同时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汇总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2.3监测投诉情况:提供现场、电话、书面等投诉途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中反馈了“不满意”1例以上也是为“投诉”,经核实属按绩效标准进行扣分。
2.2.4每月抽查2-3例转运案例在“智能远程医疗平台”上所提供的出院信息反馈功能是否准确、及时。
2.3感染控制质量
2.3.1每月抽查车辆、温箱的空气培养、物品表面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的达标率。
2.3.2每月抽查一名护士对消毒流程的掌握情况;每周抽查消毒液配置情况;
2.3.3监测手卫生的实施情况,随机抽查1-2例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实施情况。
2.4急救箱药品、物品、设备完好率
2.4.1改良急救物品的放置:传统的急救包为帆布材质,急救物品包防水性能差,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急救物品的干燥存放,同时不利于急救包的表面清洁消毒。随着急救物品的配置越来越多,所有物品都集中在一个急救包内,种类分界不清晰,容易混放,大大影响了抢救病人黄金时间。经过科室人员共同讨论,质量监控小组将原来单个急救包的用物重新整理与归类,分为静脉类和气道类两个急救箱,材质为硬塑胶,内有分层,标签清晰,方便存放和拿取,而且防水易于急救箱的表面清洁消毒。设立急救箱管理登记本:具体要求如下:
2.4.2每日清点急救箱并检查上锁情况;
2.4.3每周检查急救箱物品的基数、质量一次,保证箱内物品、物品完整、有效;
2.4.4每月检查并登记有效期限一次;保证箱内药品有效期在3个月以上、无菌物品在1个月以上;每月统计分析急救箱的检测效果与频率。
2.5救护车车床固定装置的改良,我科将救护车车床固定改为前置固定,解决了温箱车床与担架车床因长短不同出现的固定问题,能够有效适用不同型号担架车床,提高工作调配效率。
2.6改善转运患儿的安全固定与舒适性,我科设计了Y型约束带,加强了婴幼儿在担架车床上的固定;凝胶枕作为减震保护设施投入使用,提高了患儿在转运途中的舒适性。
2.7我部门应用现有器材设计制作简易无创NCPAP辅助通气管路,解决了转运途中无创通气的管路问题,为患儿在转运途中提供所需的无创通气治疗。
2.8转运意外发生率:包括发生在转运途中的所有意外事件。由科室护士工作中出现相关问题及时汇报护士长,包括导管非计划拔管;心跳骤停的例数;意外伤害事件的例数:包括撞击伤、夹伤、跌伤等意外事件;死亡的例数;仪器设备故障例数;救护车车辆故障和交通意外事故例数。科室护士长每个季度会对转运过程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监控统计,并针对转运意外发生率实施分析,以实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进而保证患者安全,组织科室人员共同学习讨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15.0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将所有的数据导入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x±s)来代表计量资料,用t来进行检验;则运用%来代表计数资料,以X2加以验证,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两组危重患儿院际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表1)
5.讨论
质量监控小组的成立在提高危重患者院际间急救转运安全性中效果显著。
5.1质量监控小组的成立有效降低危重患儿院际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8年院际间危重患儿转运例数2011例,期中发生转运不良事件13例,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65%,总体不良事件比2017年下降23%。其中车辆故障8例,占不良事件的0.40%,救护车故障比2017年下降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质量监控小组的实施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质量监控小组对危重患儿院际间安全转运进行三级质量控制,通过层层把关,及时将转运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扼杀于摇篮中,从而大大降低了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对转运风险的告知、注意事项及疾病耐心讲解,在转运患者期间能够有条不紊、技术娴熟的进行各项抢救护理工作,保障了转运时患儿的安全性,提高了患儿家属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表2显示,试验组危重患儿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6.结论
院际间危重患儿的安全转运是儿科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安全的转运工作能够显著降低危重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使患儿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连续监护和有效救治。质量监控的成立并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任何制度、流程只是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需要每一位成员的遵从、实施,也需要管理者对过程持续不断的监控与改进,质量监控小组的成立,使我科对转运工作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显著降低了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儿的转运质量,对最终提高危重患儿的安全转运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婵,周凯泳,梁妮.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83-85
[2]吴艳华.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TODAYNURSE,26(12):188-189
[3]章梅妹,周丽芳,刘四琴.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调查分析2019年3(7):311
[4]谢建雷,杨晓玲,冷志兵等.急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7(2):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