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教学效果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世界各国中学化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各有特点,但将“通过实验学化学”作为共同的一条线索。我国《中学化学新课程与实验改革》中强调: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化学课程其他的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中学化学的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中实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下面我就如何上好中学化学实验课,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重视“实验目的”教学
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的,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实验中没有了实验目的就等于旅人没有了方向,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了“心中无数”,盲目的“照方抓药”,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因此用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和考试题中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等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从而“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中学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是教学大纲的规定,老师一般不得随意更改(有时可补充一些实验),每个实验的目的也是不可变的,但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有效方法,能否落实,其关键在于化学教师能否改变观念,以新的视角开展实验教学。教材中没有现成的方案可寻,要改进传统实验,挖掘教材中探索性实验,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发挥化学教师的聪明才智。为此,以课文实验为题材,将原有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把一些模仿实验重新设计,变成探索性实验,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发挥化学老师的聪明才智。为此,以课本实验为题材,将原有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把一些模仿实验重新设计,变成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强化实验培养创造能力的功能。比如,中学化学中有机实验制取乙酸乙酯,我们把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揉和在一起,设计成一个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索实验,采用“实验——分析——讨论——总结”程序组织教学,以研究酯化反应的历程、条件和酯的产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探究中,学生很有兴趣,观察仔细,思维活跃,主动发言,不仅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看课本内容,学生总不在意,而自己设计实验时变不得不认真仔细翻阅教材了。这样也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控制实验的条件和使用的仪器和其它许多注意事项了。
三、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虽然各自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毕竟“五花八门”,差别也大,为了使学生有所提高,较好的学生也明白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在组内相互检查方案的对错,检查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及危险性,每组经过讨论选择修正出一个最佳方案,并在班上针对不同方案进行评讲,选出最优化设计,以此作为进行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方案。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进取之心,还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结合课后小结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生做完自己的设计实验后,可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分析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小结实验情况,有些实验还可让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做补充性实验,如CaCO3在酸中的溶解,可让学生回家做“澄清石灰水中不断用口吹气”“锅底除垢”,CO的性质可让学生“观察灯火”等小实验。
五、适当增加演示实验
许多化学知识,单凭讲解往往难记易忘,如辅之以实验,就较容易记忆和理解。但目前中学化学教材实验偏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可适当地补充一些实验。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离可增加“玻璃棒点火”说明浓硫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能够放热并点燃酒精灯;在钠的化合物一节可增加“吹气点火”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打开汽水瓶的现象说明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等等。这些演示实验的增加,有效地配合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不仅要有实验操作的直观体验,更要有深入全面的思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增加演示实验和生活小实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化学枯燥无味的观念;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