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邓红欣王冲张宪宾

邓红欣王冲张宪宾(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院4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92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130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攻击行为护理对策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而出现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对医护人员及病友都具有严重的威胁,也是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及如何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192例发生攻击行为的资料进行分析及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复习性调查方法,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9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攻击行为的病例。192例均为男性,年龄19~61岁,平均(32.8±7.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攻击行为的记录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攻击行为与诊断

本组病例共192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30例,占67.71%;躁狂症36例,占18.75%;癫痫12例,占6.25%,癔症14例,占7.29%。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攻击行为。

2.2攻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及精神症状

本组病例既往有攻击行为者128例,占66.67%;被害妄想90例,占46.87%;幻觉46例,占23.96%;敌对猜疑20例,占10.42%;兴奋躁动36例,占18.75%。

2.3攻击行为与年龄

13~20岁54例,21~30岁96例,31~40岁26例,41~61岁16例。由此可见,21~40岁为攻击行为的高发年龄,占63.54%。

2.4攻击行为与病程

病程30天~10年,平均(7.6±2.3)年,首次住院138例,占71.87%;第二次住院38例,占19.79%;三次以上住院16例,占8.33%。

2.5攻击行为与攻击因素

(1)精神疾病自身的特点所致: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的是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方面的障碍,其特点决定了患者有对他人攻击致伤的可能。(2)医患矛盾所致: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某些心理需要和行为得不到满足,患者自觉个人利益受到损害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不当也激惹这些矛盾,导致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因素之一。(3)逃跑:患者逃跑被工作人员发现而阻止逃跑时,患者会采取攻击行为。(4)约束兴奋躁动患者时,患者出于反抗往往会出现攻击行为。(5)其他因素所致:如患者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和不恰当的护理措施引起的愤怒和反感。

3护理对策

3.1对新入院病人首先应详细了解其病史,全面掌握病情动态[1]。对病情不稳,缺乏自知力及不安心住院的病人热情接待,注意多给予关心体贴,主动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作息制度,让恢复期病人用现身说法,并协助其料理生活及卫生.与病人多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适时地做好心理疏导,使其对自身病情有一定认识,从而安心住院。

3.2对易激惹的病人护理人员在接触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态度和蔼有耐心,采用安慰性语言[2],避免针锋相对,更不要与其发生争执,避免使用刺激性言语,以免激起病人的冲动。

3.3对幻觉,妄想症状活跃期的病人护士与其交谈时,不可急于贸然触及病人的妄想内容,若病人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时,护士不要过多的加以解释和干涉,避免使病人妄想加重.为了缓和症状,可根据病人的特长参加工娱疗活动,以分散其注意力.护士尽量不要在病人面前与其他人员言论是非或低声交谈,以免引起病人猜疑,强化妄想内容而发生攻击行为。

3.4对有藏药,拒药行为的病人护士不要训斥病人,发药时要认真负责,做到药物到手,服药到口,看药服下,并做好服药后的检查工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病人做健康教育,告诉病人服药的重要性。

3.5对冲动逃跑病人及时发现以后,要采取相应巧妙的措施去应对他,切记不可直接迎过去,要乘其不备,多个工作人员同时阻止。

3.6对有攻击行为先兆表现的病人护士应理智,敏捷,迅速地做出防范.可能出现的先兆表现有:病人兴奋,话多,表情愤怒,极度烦躁,坐立不安;与工作人员和病友敌对,挑剔,不讲道理,不能自控;拒绝治疗,进食,要求出院,威吓工作人员等。出现以上表现时,护士应引导病人用适当的方式,即非破坏性行为表达或发泄,提供非威胁性治疗环境[3]。另外,还可通过治疗性人际关系引导病人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并增强控制行为的能力.通过平时已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鼓励病人尽量用言语方式表达,或利用体力活动等方式发泄,转移攻击行为的意图。

3.7对康复期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向康复期的病人介绍精神病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表现,消除紧张,焦虑等不健康意识,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昌英.81例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1997,9(3):161.

[2]李兆秀,柏春玲.精神科暴力行为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87.

[3]张有成,朱彩虹.浅谈精神科护患的语言沟通技巧[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