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宗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1)
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然后眺望发展远景,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25-01
1平顶山市旅游概述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平顶山因煤建市、因煤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拥有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位居全省第二,拥有“佛、汤、古、绿”优势旅游资源。佛泉寺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风穴寺始建于北魏,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千手千眼观音得道正果的圣刹,也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鲁山和汝州的温泉群以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质而远近闻名。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以尧山、二郎山、昭平湖、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在中原大地。尧山(曾叫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独秀”。
2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1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2.2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其中既有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集团,也有分散经营、方便顾客、灵活快捷、服务周到的小型旅行社和门市部。
2.3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平顶山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4356人,旅游车队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4家;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14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6家。平顶山旅游业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平顶山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3.1良好的旅游资源为平顶山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平顶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主要的自然风景旅游景点有:尧山(石人山)、画眉谷、六羊山景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昭平湖水库风景区、白龟山水库风景区、温泉旅游、汝州怪坡等;主要的人文景观有:应国墓地、蒲城店遗址、香山寺、汝州学宫、法行寺塔、叶邑故城、望城岗冶铁遗址、段店遗址、元次山碑、张公巷瓷窑遗址、红石寨、风穴寺、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三苏坟、叶县明代县衙、叶氏发源地、刘氏发源地、昆阳古城、知青园、鲁山大佛等,其中叶县县衙是全国仅存的一座明代县衙,“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汝瓷也是无可替代的稀缺旅游资源。作为资源型城市,平顶山还可以开展工业专项参观旅游,例如中国平煤神马化工集团、舞钢公司、宝丰酒厂、平高集团等。
3.2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平顶山旅游业兴起
2009年,河南省订立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力求到2015年,河南将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将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平顶山市政府在这个宏观经济政策之下,加快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从1989年的起步,到1999年的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然后2000~2002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在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平顶山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做强旅游业”。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平顶山确立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打造平顶山旅游发展的特色
发展特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清水秀的风景名胜都为平顶山的特色旅游打下坚实基础,特色应该放在古文化游、山水风光游、煤矿资源游。
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叶姓华人始祖沈诸梁(史称叶公)、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近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都生长于此。历代文人墨客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刘希夷、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另外,以煤炭及矿盐工业为重点,以煤炭博物馆及相关产业区为依托,打造城市最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利用一些废旧的矿厂、矿区,可以开展煤矿展览、煤矿工艺展示等的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煤矿开采技术、煤矿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袁绍斌.河南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经纬,2003(6):113-116.
[2]史本林.河南省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