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肿瘤的临床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肿瘤的临床实效

李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动脉肿瘤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3d后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早期(入院3d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mRS(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改良mRS评分为(1.02±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59±0.76)分,差异显著,t=12.6782,P=0.0000。结果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脑动脉肿瘤;早期;介入栓塞;疗效对比

通常情况下,如果采用开颅手术对脑动脉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则存在有较高的动脉瘤破裂与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治疗效果不理想[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介入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破裂治疗中[2]。脑动脉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能促使患者及早康复,但是临床关于介入栓塞治疗时机的选择依旧存在有诸多争议[3-4]。本研究中脑动脉肿瘤患者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后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肿瘤患者中选取8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依从性高;②具有接受随访的条件;③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④存在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⑤具有完整的一般资料;⑥经DSA(数字剪影式血管造影)确诊。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恶性肿瘤;③认知功能障碍;④其他类型脑部疾病;⑤临床资料缺失。所有患者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8.96±3.69)岁,肿瘤直径2.8mm-28.2mm,平均(7.96±1.92)mm,共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Hunt-Hess分级为I级、II级、III级、IV级、V级的患者分别有5例、22例、10例、2例、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0.02±3.02)岁,肿瘤直径2.5mm-27.9mm,平均(7.59±1.89)mm,共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Hunt-Hess分级为I级、II级、III级、IV级、V级的患者分别有6例、21例、11例、1例、1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微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在入院3d内实施,对照组在入院3d后实施,具体手术方法为:手术开始前行CTA(血管造影)检查或者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将适量尼莫地平采用静脉微量泵泵入,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双侧椎动脉与颈内动脉均行DSA,促使患者取常规侧位、汤氏位以及旋转造影,对角度进行合理选择,然后拍片;诊断明确后,导引导管更换,行全身肝素化处理,经导管在动脉瘤内引入微导丝,并对微弹簧圈进行合理选择,然后栓塞,完好填塞,确保载瘤动脉通畅,再次行造影检查,保证动脉瘤内未滞留造影剂,导引导管与微导管撤出,术后6h可拔鞘;在穿刺点上方1cm的位置对股动脉进行15min压迫,确保没有出血之后,将其加压包扎好;嘱咐患者术后24h要对下肢严格制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mRS(Rankin量表)评分。

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来评定临床疗效[5]:(1)不完全栓塞:动脉瘤栓塞<80%;(2)次完全栓塞:动脉瘤栓塞90%-99%;(3)完全栓塞:动脉瘤栓塞100%。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复发、动脉瘤再次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等。

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mRS(Rankin量表)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按照从轻到重分别计为0分-6分,其中0分表示无症状,6分表示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行t检验与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明显。

2.结果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两组mR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观察组改良mRS评分为(1.02±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59±0.76)分,差异显著,t=12.6782,P=0.0000。

3.讨论

现阶段,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脑动脉肿瘤的具体发病原因,通常认为和创伤、感染、动脉硬化、先天性因素等具有密切相关性[6]。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表现包括昏迷、意识障碍、颈强直、大汗淋漓、频繁呕吐、头痛剧烈等。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选择传统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操作过程复杂,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因为基底和颅底动脉上段具有有限的空间,所以该段较深部位动脉瘤病变通常难以显露出来,需要承担较大手术风险[7]。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介入栓塞技术在脑内动脉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栓塞适应征也进一步扩大。对脑内动脉肿瘤患者行微创介入栓塞治疗时不需要开颅,只需要在股动脉处做出一个小切口,将导管置入,在动脉瘤位置送入微弹环圈,能有效避免损伤血管,治疗后患者恢复快,手术风险性显著降低。但该手术过程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属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研究中,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37.5%),且观察组随访时的改良mRS评分为低于对照组,提示及早对脑动脉肿瘤患者行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脑动脉肿瘤在首次破裂之后,任何时间短均有复发破裂出血的可能,所以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世杰,张波,方登富,等.不同手术时间介入栓塞对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差异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52-55.

[2]王邱芙,高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疗法对高血运性脑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2):42-45.

[3]洪景芳,王守森,刘峥,等.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12):543-545.

[4]刘广,石乃华,张兵军,等.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9):5713-5715.

[5]卡合尔曼·卡德尔,成晓江,特吾儿巴提,等.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79-81.

[6]邵云,孙蓉,浦毅,等.不同时机血管介入栓塞对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CP-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2):2371-2373.

[7]胡芳,周霞,杨波.立体定位放射疗法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2):34-37.

作者简介:李闯,男,19860408,本科,盐城,技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