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523000
摘要: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工业、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对水的需求。水利管理系统复杂,具有面广、线长、点多等特点,这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水利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创新管理手段,应用水利新技术,完善管理技术。通过科学的水利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新的水利技术,有效提高水利管理效率,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管理;RTK技术;流域一体化管控;
一、水利管理现状
水利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物质基础,对经济和生活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管理长期以来“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导致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水利工程设施老化,维护保养不够。二是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不高。三是水利设施人为破坏、侵占问题较多。众多的突出问题,加上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水利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是势在必行。
二、水利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指河流、湖泊和水库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的各类工程。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等。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水利工程的管理离不开水利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共同发展。改变过去重技术和轻管理的现状,并在改善水利技术的同时,将现代管理方法应用于水利管理行业。
目前,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水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传统水管理方式相比,现代水利技术管理融合了云计算和建模等高新科技元素,水利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水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工作效率提高了。水利管理与水利技术相辅相成,不仅提高水利管理能力,还可以促进水利新技术的发展,共同促进水利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三、水利技术创新及应用
1、RTK技术在水利管理方面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传统运行方式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TK技术在地形图领域的应用较多,如应用于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与传统的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方法相比,RTK技术具有时间短,精度高、准确性强等优点。传统地形图测量必须在测量区域设置控制点及图根控制点,通过“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部”,逐级施测保证测量精度。整个过程需要多个操作员,如在拼图过程中发现准确性和要求不一致,则必须返回。
RTK是一种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通过执行差异计算坐标,可以实时获取厘米级精度数据。RTK技术,只需一个人将仪器带到被测地貌点,并且在输入特征码时来回手持2s,通过手册实时测量。测量后使用专业的软件界面输出所需的地形图。RTK操作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RTK技术是GPS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广泛应用于工程放样及各种控制测量。与静态GPS技术相比,RTK技术显然更具优势,基站可以通过数据链路向移动台发送观测信息和坐标信息,流动站形成厘米级定位结果,而且不超出使用前后的时间1秒。
2、利用水利技术预警系统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技术系统防洪调度计划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利技术系统是无法向管理人员提供可操作的决策参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在水利技术系统中增加防洪调度计划,提供洪水预警提醒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当洪水达到一定的预警水平时,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预警计划,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预警计划及时做出相关的调度决策。该系统还可以模拟洪水排放及其对下游的影响,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相关参考。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可使用手持GIS信息系统来满足。手持式GIS信息系统还具备咨询行业数据,空间定位,电子地图和实时信息浏览的功能。GIS信息系统可以为水利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水利信息,为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3、利用水利信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是依靠人工管理后作出研判,因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管理人员需24小时轮班职守等原因,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及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使水利工程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水资源信息深入开发利用,它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以提高水利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水利工程信息包括洪涝灾情、旱情、水雨情、水环境和水资源等信息。目前,水利信息化应用有很多方面:如闸门管理、灌区管理、堤防管理、水库管理、泵站管理、水质管理等方面。举例分别介绍水闸管理、堤防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要素。
水闸工程的安全运行是防洪减灾的关键,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闸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水闸安全监测、水雨情信息、闸门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等部分。水闸安全监测为水闸安全提供科学、及时的依据,系统根据水雨情采集的信息,自动处理并传输至管理单位,为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研判提供依据,及时的洪水预报和合理的调度将最大限度减少灾情并提高用水效率。目前部分发达城市已广泛推广使用,但仍未全面普及。堤防管理具有线长、面广、点多且环境恶劣等特点,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尤为重要。堤防工程管理系统为防汛决策、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通过对堤防安全监测实时监测堤防沉降、位移、水位、潮位等参数,同时通过遥测方法进行自动观测、采集、分析及预报各种险情,结合人工巡查及时掌握险工险段的情况,从而指导堤防维护工作。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管理、防汛抗旱、生态安全和信息共享的需求。水利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是水利管理不断追求的目标,水利信息化给水利管理带来的科学、及时、高效的管理方式,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利用流域一体化管控提高水利技术管理智能化水平
流域一体化管控是以水利信息化为基础,通过各个节点监测监控,结合数字模型、大数据云计算分析仿真模拟技术,建立排水管网模型、流域洪水预报模型、水资源调配模型、河道水质模型等分析计算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实现流域内水循环过程的预报预警,形成职能调度综合方案,为监督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主要包括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防洪监测预警与调度系统、水资源利用与调度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系统等系统组成。
流域一体化管控融合了云计算、建模等高新科技元素,对操作人员、运行维护等具有较高的要求,最终实现高智能化管理整个流域的目标。流域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管理整体性原则,是世界水利管理的趋势。目前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
结束语
水利是为国家、人民谋福利的一项公益性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得水利工程管理的的实际效率和效益。同时要不断提高水利技术的管理内容和水利技术的不断创新,以达到水利管理的目标。在管理过程中,水管部门要不断培养人才,提高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找到合理的水利管理科学方法。将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到水利技术管理领域,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管部门要不断的创新水利管理技术,分析和总结经验,完善水利管理模式,为水利工作不断探索、服务,为城镇环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冬.浅谈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传播,2010(22):40-44
[2]先汝宽.利用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与电力,2014(13):65
[3]李克总等.森林、草原、水源[M].人民法院出版,2005-1-1
[4]朱俊仁.基于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0(36):87-88
[5]路新波.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
[6]石自堂.水利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42-44,249-263
[7]肖涛.关于流域一体化管理的初步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4(2):44-47
[8]边丽娜.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视界,2012(23):37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