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本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几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进行理性探究,以便更好地服务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理念理性探究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为此,本文围绕着几种教学理念,进行理性探究,实践验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与做法。
一、课程资源——理性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合理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才会使教学组织的材料更加丰富,更有探索性,使课堂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1、师生的教学生成是活的教学资源
师生的教学生成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放手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如教学《小白兔与小灰兔》时,对于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的问题,有的学生突破老师的预设,喜欢小灰兔,虽然小白兔勤劳,但小灰兔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也是值得肯定的优点,对于这样富有个性的见解,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要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不能用一种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上的活水。
2、不能忽视民俗风情的学习资源
我国有56个民族,民俗风情各异,这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广泛利用。如《草原》一课中,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羞涩地给客人们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们招待贵客的礼节,只有了解这些民俗风情,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3、捕捉课文的空白点教学资源
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出课文的空白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找出课文中的空白点,是动态的教学资源,可塑性大,创造性强。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在教学结束前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要不要重建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和主张么?又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作者把书比作朋友、故地和家,那么,你能把书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把书比作阶梯,踏着它一步步前进;有的把书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还有的把书比作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如何将这些静态的空白点变成动态的教学资源,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发和探索。
二、学习主体——独特发挥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和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提倡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学生的独特认识,要进行艺术性的“独特发挥”。
三、学习需求——灵性满足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我们把学习看作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新知识,课堂内容持续生成的时候,一节课究竟是怎样过程,不是在课程方案的预先设计中能够把握的,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遵循学生思想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教师必须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生活经验——巧妙利用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环境,自然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为生成提供了可能生长的土壤,让课堂因此而生动起来。作文教学往往是令教师头疼的,可是从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去引导学生,教学的选材难点也就迎仞而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和宝藏,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和挖掘,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怎样让一堂课充满活力、焕发生机,这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不过掌控生活经验的钥匙,深奥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课堂气氛很容易变得活跃。
五、学生情感——有效激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想到多种方法,但教师往往会在总结时指出一种最佳方法,教师这样做全然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相当于暗示了大多数学生:你的思考是失败的。其实教材中提到的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方法。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生本人来讲就是最好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方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远比能快速地说出答案显得重要。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思想上的动态,情感上的变化,对学生最大的关注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宝贵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延伸,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表现力,让学生挖掘了美,表现了美,感受了美。
六、学生个性——合理尊重
学习中不同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心得体会,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学习的独到之处,积极创设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在与别人的思维碰撞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认知方式。承认差异,承认个性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简单的模式去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多彩的个性,不然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的瞬间,就会扼杀许多蓬勃的生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家发、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张爱民.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理性反思[J].学科教学,2006(8)
[5]李国忠.试论小语单元教学特点及策略闭[J].小学语文教学,2001(l)
[6]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