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县三汇中学李立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打好思想品德、文化的底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培养求真、向善、审美的健全人格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格塑造
1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感人泪下;《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为红军大部队保存火种。《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教师要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习《背影》一课,教师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每一次的作文题目,我都要精挑细选,选取那些对学生的思想有积极导向作用的题目。比如说《我长大了》,让他们明白责任;《我心飞翔》让他们放飞理想;《我与同学》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我战胜了挫折》让他们学会坚强等等。还有一些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围绕着这些主题设置,并要求他们在选材立意上思想要健康积极向上。讲评作文的时候又对一些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和共赏,让学生明白:美的东西才会深入人心。眼睛看惯了美,心儿才会向往着美,我们的行为才会是美的再现。
4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生活是最大的语文课堂,一些美丽的思想,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标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我要求我的学生,看到自己身边有白色垃圾,要随手捡进垃圾桶;班上同学喝水的矿泉水瓶子,要收集起来去卖钱,交给学校爱心社;教师节能自制卡片,写上对老师的祝福;父亲节、母亲节能对着自己的父母大声说上几句温馨的话语。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看看身边的美,多看看生活中的美,把我们的美丽思想真正转变为得体的行为。
语文学习涉及的面最广,它和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紧密相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也最容易收到不一般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人格塑造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就一定能改变现在很多学生精神空虚,不懂爱,不懂责任的可怕现象。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成为祖国建设合格的接班人,过上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