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心理应激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3

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心理应激分析

付超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307

摘要:理论阶段体检停飞是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要面对的典型心理应激事件,心理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相关教辅人员、学生家长、同学等在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心理应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了学生心理应激的结果,而其中的诸要素往往不能较好的联动而导致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应激反应适应不良。要避免学生应激反应适应不良就要对应激反应过程中的相关要素把握得当,鉴于此本文将对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心理应激进行分析。

关键词:理论阶段体检停飞、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心理应激、适应不良

“应激”一词的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由加拿大病理学家Selye率先引入到生物和医学领域,指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针对理论阶段体检停飞的学生而言可以理解为一种可察觉的威胁,应激发生于学生无法应对或调节停飞事件之时。将心理应激看作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多因素作用过程。对于停飞应激源输入、中间影响因素的参与、停飞学生进行相应的应激反应,以及最后的应激反应结果对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心理应激进行分析。

一、应激源输入

停飞是本文研究主体的直接应激源,伴随停飞应激源会衍生出其它有影响力的应激源:1.心理性应激源,包括人际关系冲突,学生的强烈需求或过高期望、能力不足或认知障碍等。2.社会性应激源,包括现在或者今后的经济境况、就业、婚恋。不再是万众瞩目的“天之骄子”等。3.文化性应激源,包括生活方式、学习情境、作息习惯等。

应激源的质和量。在质的研究方面,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应激源对身体的危害最大。在量的研究方面,1967年,美国精神病学专家Holmes和Rahe制定了生活变化单位:lifechangeunits(LCU),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用于检测个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各种应激源,并以LCU来度量。经研究发现,LCU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86%的人将会患病;年累计LCU为150~300,则50%的人可能在第二年患病;年累计LCU小于150,第二年基本保持身体健康。

按照LUC标准对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而言,停飞应激源本身带来的LUC值应在50-85之间,加之停飞应激源的衍生应激源,停飞学生年累计LUC很容易突破150的阈值,严重者则会突破300的阈值。

二、中间影响因素

中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最终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将以心理和生理的反应输出。

1、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是指主体从自己的角度对停飞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做出的估计。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主体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是应激源是否会造成学生应激反应的关键因素。

学生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基本包含两步:第一步是初级评价,主体在停飞应激源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第二步是次级评价,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学生立即会对应激源是否可以改变做出估计。因为停飞的次级评价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主体往往被迫采用情绪关注应对。

2、应对方式

应对是主体对应激源以及因应激源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对于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他们主要应对的类型包括:应对活动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应激源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心身反应;从应对的主体角度看,应对活动涉及学生的心理活动、行为操作和躯体变化;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既有问题关注应对,又有情绪关注应对;从对健康产生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来看,主体可能会采取积极应对,也可能采取消极应对。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学生与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在应激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就学生而言社会支持所包含的内容包括一个人与学校所发生的客观的或实际的联系,例如得到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校园人际;主观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即学生体验到在学校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程度。社会支持与应激应激源引起的心身反应成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可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4、心理特征

所谓心理特征,就是主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通常分为四种,其中流体能力和社交能力对心理应激的作用成都比较明显。这两方面能力较强的主体往往能够适应心理应激而得到成长。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一贯的反映倾向。Hippocrates提出过著名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以及抑郁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容易对心理应激适应不良,而多血质和粘液质更容易应对心理应激。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开朗外向的性格能够较好的适应已经反映,而安静内向的性格容易在应激反应中适应不良。但是由于性格是在后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所以心理应激也可能反过来深刻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如果主体原本的性格适应了应激反应,则原本的性格得到加强;反之,主体的性格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主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反应是学生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1、应激的心理反应

应激的心理反应多种这样,涉及到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恐惧: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抑郁: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

应激的行为反应是心理活动的映射,面对心理应激,主体采取的行动有以下几类:

逃避: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或者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接触应激源之前就进行了回避。逃避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逃到另一现实中;逃向幻想世界;逃向疾病。

退化与依赖:退化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本年龄段的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依赖即事事处处依靠别人关心照顾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自己去做的事情。

敌对与攻击: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以不友好、谩骂、憎恨等形式表现出来;攻击是在应激刺激下攻击人、物或者自己的行为。

无助与自怜:表现为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等被动状态,对自己一味地怜悯惋惜。

物质滥用:借助酒、烟或神经类药物来寻求解脱或获得短暂的愉悦感。

3、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的生理反应并最终影响心身健康的因素涉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心理→神经因素:该影响因素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进行调节。当机体处在急性应激状态时,致使非特应系统功能增高,久而久之造成营养系统功能降低。

心理→神经→内分泌因素: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心理→神经→免疫因素,长期较强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致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或病变,降低个体免疫能力。

四、应激反应结果

如果学生能够适应停飞事件的应激反应,那么结果就会表现为积极影响,学生不但可以从停飞的阴影中解脱,还可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调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体健康也不会受到影响。

部分停飞学生都出现了适应不良,导致结果表现为消极影响,学生无法走出停飞的阴影,身心备受摧残,甚至进入疾病状态,而此时应激处理过程的心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主体的状态应结合心理应激系统模式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治疗。

主体由于心理应激适应不良已经导致疾病的需要进行心身疾病的诊断,其中包括躯体诊断、心理诊断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针对诊断结果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对躯体层面的疾病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必须在心理和社会层面加以干预和治疗。具体方法有:适应环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适应环境:由于学生脱离家庭环境且有学业在身,所以适应环境主要是适应校园环境,此时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同学应当担任起一定的治疗角色,尽可能多的给予关心,关爱,提供帮助,邀请参加团体性活动,并在各类活动中给予有一定影响力的任务或职务,如学习委员,活动评委等,以提供归属感和存在感。

心理治疗:如果一时难以摆脱消极情绪可采用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法等,消除消极情绪,教辅人员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自我照顾,提高安全感。部分学生还涉及自我心智重建的重建,以找回自信,重新正确应对应激源。给予心理支持学生进行积极的交谈,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药物治疗:药物能够短时间快速的缓解不适感,但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关键还是在于进行环境适应和心理治疗。

理论阶段体检停飞学生在接到停飞通知到转专业这段时间是学生心理应激的关键时期,学生所在班集体、舍友,学生辅导员等应该积极参与到停飞学生的心理应激过程中,帮助学生渡过危机时期并顺利转专业。但是转了专业并不意味着应激源已经消失,停飞事件已经被学生适应,但是伴随停飞事件的衍生应激源却往往被忽略。而此时学生原所在的班集体,原辅导员已不再参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而转专业后新出现的应激源,例如失恋,新环境适应,新课程学习,课程补修等是导致学生心理应激不良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和新集体的陌生而难以向环境求助,只有热情的集体采取主动态势,才可以避免学生的心理应激不良。由于学生在校脱离了家庭环境,家庭对学生的救助是有限的,所以新环境中的相关教辅人员、同学、舍友等在学生新的心理应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文注释: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23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p7NZhsHiFhunhwybitrb0V-nQpDhCzW5IbTTTuMyBY-pGHzn8-OL9SHKAM6WaYSpGa6Qlr44bzUHwFy_ckD4_

3刘昌.生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