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师是第二编剧,直接在表演者面目上塑造形象。
舞台艺术是综合艺术,由许多环节组成,化妆造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说化妆造型是美的艺术,是因为它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性格,是戏剧演出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创造人物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我国传统戏曲尤其重视化妆造型,脸谱就是最好的例证。像《三国》戏里关公的红脸、曹操的白脸、张飞的黑脸,《包公》戏里包公的脸谱等等,几乎成了固定的样式,艺术价值很高。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年舞台实践的结果,且已被人们接受了的事实,换一种脸谱,观众可能一时接受不了。脸谱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说明了化妆造型是舞台演出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也充分说明了化妆造型的魅力。
化妆造型在传统戏中是极重要的,以《刘伶醉酒》为例。这个戏是出名戏,刘伶这个人物也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老百姓有称其为酒仙的,有称其为酒圣的,还有传其为造酒的始祖,是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个人物。在评剧中刘伶是以小生的身份出现的,但他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生,也不是小市民,更不是农民。把他定位在一个什么位置上,这对化妆造型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给这个人物化妆造型时,在脸上减少了一点白,增加了一些红,减少了文弱书生的秀气,增加了一些粗犷豪气,使之既像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又有一股浪荡不羁的侠士之风。这样做的结果突出了刘伶这个人物的个性,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传统戏如此,现代戏同样也是如此。
演出《红灯记》的时候,扮演李玉和的演员脸型极瘦,面目窄了一些,而戏的要求则不然,一定要让这个人物脸膛红润、宽阔,眉眼大而亮,这样才能从外表上突出李玉和的英雄气概,突出他大义凛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本色。而李玉和又是一名真正的铁路工人,生活中这样的人物饱经风吹日晒,皮肤的颜色和气质自然要区别于其他人。因此在化妆造型时就要有意识地把他的脸拉宽,眉眼距离要掌握好,底色也要偏红一些,这样显现出的效果才能更好地突出这个人物的个性,从而使之舞台形象显得高大健壮,外表上给人以压倒一切的气势,让敌人胆寒。
如果说传统戏有脸谱,化妆师工作起来有一定的遵循,而现代戏是不能用传统戏的脸谱的,这就要求化妆师要有高超的技巧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才能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舞台上。传统戏的脸谱只要在舞台上出现,忠奸立现,我们就可以大体上判断出这个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但现代戏不同,现代戏的人物若要脸谱化,那就显得不真实了。所以化妆师不但要掌握脸谱的化妆技巧,更要把握脸谱的生活化、性格化。
化妆造型追求的是一种美,一种艺术上的美,是角色个性、性格上的美,工农兵形象要美,知识分子形象要美,领导干部的形象也要美,简言之,正面人物形象要美,那么反面人物形象就不美了吗?不是的,反面人物也有性格、个性,只要化妆师准确表达出这种性格、个性,也就形成了一种艺术美,这种美同样让人信服。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丑色(三花脸),化妆师往往在他们的脸上大作文章,把他们化得丑,化得滑稽可笑,但一旦赋予他们独特的个性,他们这种丑也就变成美,艺术的美了,像《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三岔口》中的刘利华、《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等,都属于这类具有人性美的丑角。
化妆造型对化妆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化妆师要了解剧本,以便确定化妆造型的基调;又要熟悉角色,甚至要像演员那样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以便给角色定位,使化妆造型更符合人物的性格;还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使化妆造型更符合人物的性格;还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要和整个舞台气氛相融洽,做到尽可能完美地综合艺术的体现。一个戏的演出是否成功,除导演、演员、舞美、灯光等外,化妆造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在理论上多研讨化妆造型的艺术特点的作用,在实际中多掌握化妆造型艺术手法上的技巧,不给舞台综合艺术体现留下遗憾。
切记:化妆师造型,表演者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