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霞等全国著名中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李胜肖
(河北省望都县双庙学校,河北望都07245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219-01
摘要:语文课堂姓语,语文老师就要教出语文味。语文教学追寻的是简简单单,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一个细小的环节,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情节,却成为语文课的契机,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学生们的智慧之门。
关键词:语文;教学;本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国中青年教师做课大赛上,武凤霞、虞大明等几位全国著名中青年教师用他们的课堂,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理论,展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灵魂,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思考的空间。在我们的想象中,名师的课堂,一定会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华美。然而,他们的课堂并不华丽,没有眼花缭乱的课件让我们叹为观止,但是,每一节课却又如一股清泉,深深流进我们的心田。
一、源头活水
诗词是最精粹的语言,是凝练的艺术。它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正因为它的言简意赅,所以我们教学诗词的时候,要么将它五马分尸,精细到字斟句酌,惟恐学生理解不透彻;要么粗枝大叶的讲解一下,不管学生是否真正领悟,把诗词里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武老师是如何把学生引入词中那个丰富的世界呢?
课前,武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些表示颜色和姿态的词语,让学生们去记,去抢答。这个环节看似平常,好像和我们平时的词语积累大同小异,但是却与后边的教学内容密不可分。课前的积累与识记,恰恰是诗歌里面要用到的。当武凤霞老师让学生去填
()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
流水()鳜鱼()白鹭()
()斜风()细雨
学生们驾轻就熟,轻轻松松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当时我们很多人都很惊讶,惊讶于这些学生词语的丰富,却忽略了正是因为武老师的源头活水,才使得这个环节水到渠成。“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武老师一步步去引导,从“画上有什么”,至“用形容词说说不同的景物”,再到“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词中的世界慢慢地被打开:学生看见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他们发现了——西塞山翠绿欲滴,白鹭纷飞,桃花粉红,流水叮当,,鳜鱼翻跃,绿蓑青笠,丝丝斜风,密密细雨……学生们来到了桃红柳绿的江南、流水潺潺的江南,细雨如丝的江南。这时候孩子们被优美的歌曲,如画的美景陶醉,并领悟出了歌曲里的诗句,读懂了诗句里的美景,参透了渔翁的悠闲自得,品出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仅仅是课前一个词语的积累,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反思我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很少去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环节。还有的老师虽精心设计导语:一个笑话,一个小故事,自认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笑过之后,课堂还是原来的课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设计自己课前的导入呢?让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和文本紧密结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深入地去研读文本,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就是武老师这节看似平淡的语文课给我们的堂课教学的源头活水。
二、本色语文
虞大明老师教《金钱的魔力》一文,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成为这堂课的点睛之笔。虞老师从这句俗语中,抓住这只“鬼”,引导学生去课文中抓“鬼”——鬼相、鬼品。从人到鬼,只因为金钱从中作祟,被金钱所奴隶的鬼被学生抓出来了,但学生的机灵鬼也被虞老师的魔力挖掘出来了。
名师们的课告诉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虞老师教学这篇课文,没有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他只是用他幽默到位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再从文本,扩展到课外。真实、朴实、扎实,回归了语文的本色,教出了真正的语文味。
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得精彩──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如此等等。试图以“旁门左道”来掩饰自己的肤浅和浮躁,以花架子哗众取宠。殊不知,“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语言大家张志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崔峦语)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三、听说读写——语文本“味”
语文课堂姓语,语文老师就要教出语文味:词味、句味、文味、读味、书写味等。武凤霞老师的课中,有关于诗词的读法的训练,有词语的积累运用的训练,有词句的解释训练,也有诗意的品味训练,一节课,丝丝入扣,将语文味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堂有“语文味”的课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以词语、句子为抓手,以语感训练为重点,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世界,进而深入感悟文章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要做到有人、有本、有情、有智;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语文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在高情感、高智慧的语文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思维。
四、一个细节
武凤霞、虞大明这几位全国著名中青年教师在做课中,有一个很突出的共性就是他们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他们就是学生的朋友。齐晓霞老师在刚上课的时候,面对紧张的孩子,说了一句话:“孩子们,别紧张,尽量放松,不用坐的笔直。”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在课上是怎么要求学生的,是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坐的笔直,甚至要求手要放在什么位置。或许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规规矩矩,学得认真。其实我认为不然。孩子们在课堂上一本正经,本身就已经造成一种紧张心理。学生坐的端端正正,不一定听的认认真真。语文课本身就应该让孩子愉悦、轻松地去学。轻松的课堂,才会让孩子学的更好更快乐。回顾几位老师的课堂,不难发现,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行的。一节课下来,当老师问学生们累不累时,他们异口同声回答:不累!是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任何学习任务才感到不累吗?当然不是。名师们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孩子们也全部学习了。他们不累,是因为心不累。我们每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状态里,“学而不厌”呢?
武凤霞、虞大明等几位全国著名中青年教师的朴实无华而又实实在在的小学语文课启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和谐关系,具有诱导学生使其“想学”,指导学生让其“会学”,辅导学生令其“能学”的技能。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将为此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