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县第二中学罗军
学生由小学步入初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量加大,学生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会让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加重,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过程屡屡受挫。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甚至一上数学课就厌烦,根本对数学没有兴趣,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做一个真正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在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很不容易,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1用爱去感化学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这种崇高和神圣需要用教师的爱心来支撑。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使师爱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在课堂上老师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笔或书本之类的东西;看见学生摔倒后老师伸手扶起来;看见学生生病,摸摸他的头确认是否发烧如果做到教育无小事,处处暖人心,那么学生定会被温暖的师爱所感动。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才能成为喜欢和信赖的好教师。
1.2用真情感染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和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已的人格感染学生,实现情感教育,起到“春风化人”的教育。
1.3德高学博身正。俗话说得好:“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具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要教育别人,如果自己知识不丰富,本领不过硬,怎样以“才学”服人?当然,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才能,教师更应该在人格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具备“一桶水”,只有在道德观念、个人修养和才智各方面都优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从而去影响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教艺吸引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关爱的雨露滋润学生。
2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创设新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2运用语言艺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难懂定理、规律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活实际中熟悉的语言,理解数学模型、数学思想,这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从而使学生“乐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不仅需要幽默的教学语言,而且需要教学机智,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
2.3渗透美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蕴含着美,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悦身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图形的美,数学中的和谐美,数学中的残缺美,数学中的对称美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激发探索的欲望。
2.4质疑问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之处设疑,让学生知难而进,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只有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易忽略处设疑,使学生从无疑转化为有疑。这样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并主动发现疑难问题,学生探索的欲望会更强,整个学习过程就变成生疑、释疑和顿悟的过程。
2.5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