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中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张季青1陈秋妮1王秀宝1张嘉男1陈月玲1

张季青1陈秋妮1王秀宝1张嘉男1陈月玲1刘秋兰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2福建省泉州市医药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394-02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内服蒲皂愈炎汤配合盆腔灌肠方保留灌肠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毒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做出评价。得出结论:中药综合干预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毒蕴结证)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未发现有明显的副反应。

【关键词】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毒蕴结证中药疗法

盆腔炎症性疾病系指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与盆腔腹膜的炎症,隶属于祖国医学“带下病”、“月经不调”、“瘕”等范畴[1]。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用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系统观察了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与用奥硝唑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科疾病诊断标准》[2]和全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标准制定。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2纳入病例标准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西医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毒蕴结证;年龄在18~50岁之间。

1.3排除病例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50岁以上者;中医辨证不属于湿热瘀毒蕴结证者;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和精神病等严重疾患者。

1.4研究方法临床试验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的研究方法,80例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组(治疗组)和4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40例进行试验对照。对照药物奥硝唑为阳性对照药,该药是目前国内疗效较为肯定的同类药物,符合公认有效、类同可比的原则。

具体方法:治疗组内服蒲皂愈炎汤:蒲公英、皂刺、败酱草、赤芍、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5g,丹皮、桃仁各12g,苡仁30g,香附10g。加减法:血瘀见症明显加当归、五灵脂;偏于湿热内阻者加茯苓、绵茵陈、白花蛇舌草、银花、黄芩;兼有炎症性包块者加夏枯草、三棱。每日将1剂方药加500ml水煮沸至150ml左右,倒出备服;残药再加水300ml煮沸至150ml左右,倒出备服。服法:每次服用150ml,分早晚2次温服。

盆腔灌肠方: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透骨草、元胡、半枝莲各15g,伴有炎症性包块加三棱、莪术、夏枯草各10g。水煎浓缩至100ml备用。

灌肠方法:患者取侧卧位,以8号一次性输液管插入肛门,深度在12~15cm左右,然后将药液倒入容器内于15min内缓慢注入。药注入完后,嘱患者将臀部抬高,尽量延长保留时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灌肠时,药液温度以15度左右为最佳。7天为1疗程,月经期间暂停。

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奥硝唑片,每次1.0g,每天2次,温开水冲服。

两组患者用药7天为1疗程,所有试验病例在试验期间不得合并使用消炎药及治疗本病的其他药物。

1.5观察指标

1.5.1中医症状疗效判定临床痊愈:积分减少≥90%;显效:90%>积分减少≥70%;有效:70%>积分减少≥30%;无效:积分减少<30%。

1.5.2B超在月经干净后2天进行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一次。

1.5.3使用BZS2300型血液流变检测仪进行检查,治疗前后专人检测,观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等项目。

1.6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运算均在SPSS11.0forwindows软件中进行。

2结果

2.1两组治疗结果与疗效比较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组的治疗结果优于奥硝唑组,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00%和92.50%,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检查盆腔积液变化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超检查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组改善盆腔积液优于奥硝唑组。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治疗前2组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说明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组在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4安全性分析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无明显区别,未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以及肾功能指标异常。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属妇科多发病、疑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盆腔炎性疾病症状表现复杂,正气不足以御邪,热毒湿邪结于下焦、困阻气机,影响气血之畅行,滞而成瘀,血瘀又加重了湿热,湿热瘀血互结、缠绵不解,盘踞胞脉,淤血内阻而致腹痛、痛经等病证;再加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导致了盆腔炎性疾病迁延难愈的病理特征。可见湿热和瘀血系本病关键所在,中药综合干预疗法组中的蒲皂愈炎汤和盆腔灌肠方均是针对“湿、热、瘀”这一病机要点而立方。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变特性的学科,可反映血液黏度、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等状态,对机体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内外合治,除常规内服蒲皂愈炎汤外,配合直肠给药可使药液经直肠黏膜静脉丛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药物局部浓度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

慢性盆腔炎病程迁延不愈,本研究之综合干预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疗法经证实科学有效,而且其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来佩俐主编.《妇科疾病诊断标准》.科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