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河南省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河南尉氏475500)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236-01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量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的一句话,因此,全面深入地强化国民的创新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的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课堂是实施新教育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教师应根据自学科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特点的自然学科,特别在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开成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多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实验的理象、数据、设计等具体问题,学生只是学生实验的主体,而单纯教学生实验,忽视了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从而降低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谈不上激发创新意识。
结合教材,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后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自己的小制作进行试验和观察,是预习和巩固,深化教材的有效方法,做课外从实验,自由度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条件,控制实验过程,深刻古籍实验现象,诱发创造成动机,激发创新行为,培养创新意识,如讲浓硫酸的性质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的吸水性,要求学生用量简单的仪器。最少量的试剂设计实验,来证明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放出热量,如在学习碳酸氢钠与酸液及应速度快于碳酸与酸液反应后,让学生自我制泡沫灭火器,并对设计比较好的试验给于表扬,还在课堂上演示,以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如传统实验的实验装置,是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规化仪器,按照有利于培养规范基本操作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安全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经过不断研究改进而形式的。因此,多年来一直没用这些装置,从不怀疑有什么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应该引导学生根培养目标,重新审视现行教材中的传统实验装置,大胆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如碳酸钠与碳氢钠热稳定性比较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与别加热,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对比较观察,引导学生改进装置,如用图一所示装置,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金属钾跟水的反应,比钠跟水反应更剧烈,控制不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引导学生根据钾的密度0.868/cm3,煤油与水不能互相溶混的原理,按图二所示装置实验,钾在煤没与水之间翻滚着反应,生成的氢气将水压导长颈漏头中,等钾反应完毕,打开玻璃阀门,氢气从尖嘴排出点燃可形成2:cm——3cm长的火焰。
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演示铜、锌、硫酸原电池时,可创设下列问题情景:①锌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有什么现象?②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有什么现象?③插在稀硫酸中的锌片与铜中连接一个电流计有什么现象?④电子为何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片为何有气泡产生?锌片的质量将有向变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如何变化?⑤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两极各发生了何种反应?⑥从能量转变的观点来分析该装置是何种装置?正、负极各是什么?通过设计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综合、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总结出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子流动的方向和能量的变化。最后再联第实际提出问题:①为什么钢铁制品容易腐蚀?②新型氢氧燃料电池负极通入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电解质渗液______,③如图三所示在盛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连接处用一绝缘细丝悬挂,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标中央滴入硫酸铜渗液。片刻后可能发生的现象)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这些问题情培拓宽了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认识,发挥了学生联想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有创造,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视理论取系实际,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教师只给予要的指导,而不要过多地指手画脚,如果教师把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讲得非常详细或管得过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的严重后果。
创亲是时代的要求。不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不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不创新,国家就没有前途。缺乏创新能力的人将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