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名篇名著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名篇名著中

刘彦挺

内容

关键词:名篇名著文学修养深度备课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特别是高段教材中有不少的名篇名著,有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篇目,有选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老舍、许地山、朱自清的篇目,也有选自外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雨果、马克•吐温、安徒生、亚米契斯、法布尔的篇目。在这座巨大的文学宝库门前,小学生正睁着好奇的眼睛向里窥视,他们想推开这扇大门,他们想走进这座宝库……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曾经在这座文学宝库之中徜徉,吸取养料,充满向往。可是,我们如何把十来岁的孩子们领进这扇大门,如何教学这些名篇名著,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读整本书,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在信息时代,教师储备的知识不一定各方面都比学生丰富,但作为语文教师,一定得比学生多读几本文学类书籍,最起码教材中涉及到的篇目,教师得通读整本书,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教学选自整本书中的某一片段。语文教师应将读书当成人生的一种乐趣,如饥似渴地畅游于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书之中,博览群书,方可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之前,教师必须得通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置身于“故乡”这片土地上,置身于时代背景之中,我们才看到了少年闰土的活泼、健康和中年闰土的麻木、沧桑,看到了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现状。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不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但教师心中得明白,“站得高”才“看得远”。

我对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中的名篇名著做了一个初步统计,有如下篇目:《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卡罗纳》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将相和》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草船借箭》选自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景阳冈》选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猴王出世》选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金钱的魔力》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故乡》;还有《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片段欣赏。我建议,语文老师不管多忙,都一定要读一读这十几本书。

二、深度备课,以“一篇”带出“一本书”

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而名篇名著在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独具匠心,堪称典范,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这些作品,我们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又能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因此,在教学这些文学巨匠或语言大师的文章之前,我们必须深钻教材,深度备课,既注重教材自身的深度解读,又体现“课外阅读课内整合”的特点,从文章体裁本身的特点出发,尽力以文学理论对于各种体裁文章的赏析方法作为理论依托,打开以往语文教学只见文字不见文学的屏障,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带着理性的阅读兴趣,不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而是用“语文”的视角对名著名篇产生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从而,透过薄薄的几页纸让学生看到厚厚的一本书,为即将走向中学的学生们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的《三打白骨精》就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范例。窦老师不是就一课教一课,而是透过《三打白骨精》让学生了解了整部《西游记》。窦老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通过“聊”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聊出了小说中“环境”的描写,聊出了小说中“情节”的研究,聊出了小说中“人物”的评价。这种聊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的“举重若轻”。她让学生在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和猪八戒的“三挑唆”中感受本文反复叙事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又让学生将“白骨精”这一人物替换成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中的其他人物,明白整部《西游记》在写作结构上也是反复叙述的特点,而对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也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大体把握《西游记》惩恶扬善的主题。

三、直奔重点,以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名篇名著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太长的篇目不适宜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习,我认为可试行“直奔重点,长文短教”的方法,以欣赏精彩的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景阳冈》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讲了武松在酒店饮酒,然后趁着酒性上冈,接着写打虎,最后下冈。这几个情节如果面面俱到,可能几节课也讲不完,于是,我对本文的教学作了以下安排:①去其枝叶,直奔重点。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后,理出四个情节,然后直奔“武松打虎”重点部分,这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学习这部分内容就有了充足的时间保证。②体会写作方法,感悟语言魅力。在“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主要又分为了“老虎进攻,武松躲避”和“武松反守为攻”两部分内容进行描写。前部分作者抓住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三个绝招进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残暴,让人生畏,而武松此时的“三闪”让人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武松的机敏;后一部分恰恰相反,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揪、按、踢、捉等一系列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打虎英雄形象,在作者准确的动词描述中跃然纸上。再配以师生分角色读描写武松、老虎的语句,那真是读出了千钧一发,读出了惊心动魄。③运用课件,再现情境。《水浒传》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武松打虎”部分拍摄得非常精彩,学生在学文后,再看看这一情节,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老虎的凶猛,武松的英勇体会得更深刻。

在教学《景阳冈》后,不少学生捧出了《水浒传》进行阅读,这不是教师强迫学生读书,而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兴趣就是将学生引进文学宝库大门的钥匙。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学生去经历《草船借箭》的“妙”,去经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去经历《蟋蟀的住宅》的“趣”,去经历《跳水》的“险”吧。在一次次“经历”中,我们不仅把学生领进了中外文学宝库的大门,我们自己也会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