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110219821121XXXX南京市210000
【摘要】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从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及精神需要的角度,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应用进行人性化分析,阐述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开发利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对人们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该问题比较复杂,不是单纯地靠提高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标准就能轻易解决的,这就更需要从人本出发,从人的需求、行为、环境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城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理论基础
1、人性化设计涵义解读
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具体需求、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空间设计,以满足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为最终目的的设计思维模式。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仅是其自我调节以从事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认识环境和认识整个世界所必需的。
科学人本主义的代表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马斯洛(AbranamHMaslow)指出:“整个现代科学的理论都面临着一次伟大的变革,这场革命的实质就是克服主体与客体的分裂”,要求科学必须把注意力投射到对理想的、真正的人,对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关心上来,真正建立一个充满人性的科学观。
2、需求层次
需求层次论是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A.Maslow)提出的(图1-1、表1-1)。这一理论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组成一个需求系统。其中最低层次是生理需求,则是一种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最高层次的需求是高级的需求,它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体系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需求,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1、生理需求。这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他指对事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求。这类需求如不能被满足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表现的也最为强烈。
2、安全需求。要求安全,希望避免如冷、热、毒气、灾害、痛苦等物理条件下的伤害,经济不稳定的威胁(如失业),学习失败的威胁(如考试不及格)等。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而当空间过大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迷失的感觉。
3、归属与爱的需求。如渴望家庭父母、朋友、同事、上级对其所表现得爱护与关怀、温暖、信任、友谊、爱情等需求,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一员。
4、尊重的需求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公证的认可和赞赏,要求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这类需求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希望自己有实力、能够胜任工作,并要求独立和自由。第二种是,要求社会上给予名誉、地位、权利、赞赏,要求他人对自己给于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的需求。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表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1。
二、城市地下空间所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基本都被岩石和土壤覆盖,可视性低、可识别性差,使其内部空气质量、视听质量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很难让地下空间达到地面空间的环境标准。问题表现在:
1、地下空间可识别性差,容易造成人的迷失感;
2、地下空间的自然环境质量差;
3、地下空间的景观层次单调;
4、地下空间的空间艺术性差、缺乏节点设计;
5、地下空间的可达性差。
三、城市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应用探讨
1、结合城市规划的理念来设计地下空间系统,增加地下空间的可达性和趣味性
通过宏观的城市地下空间布点规划,到中观的地下空间街道体系设计,再到微观的地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将城市建筑的地下空间结合起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节点空间,可以使城市地下空间在传统中产生趣味性的效果。例如,(图2-1)“动漫星城”中庭顶部极具吸引力的“圣斗士”造型与“动漫”主题的联系。
2、地下空间功能布置的多样化
地下空间一般分为出入口、交通、营业、休息和辅助五个部分。为满足人流集散需要,减轻由于通道过长而产生的枯燥感,改善购物环境,交通空间应与休息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交通空间的适当位置组织设置一些节点,给顾客提供休息、交往停留的空间。主要休息空间常常根据一个主题来设计构思,如采用喷泉、雕塑、灯光和建筑小品等手段来突出主题,再搭配上精致的座椅。
另外,尽可能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娱乐活动,营造一些儿童游乐、演讲、交流、表演和展览的场所,使单纯的功能空间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图2-2)。
3、地下空间在内部环境、出入口和外部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艺术处理
(1)内部环境设计方面
采用中庭设计是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环境,将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连通起来的有效方法。地下建筑内部的中庭是功能最强和用途最广的设计类型之一,在地下建筑中是最富有变化、引人入胜和更接近自然化的空间,对于人们形成地下空间环境意象和定位定向起着相当大作用。对于层数少、平面体量相对较大的地下建筑,更需要一个中心开放的“核心”空间,来改善地下建筑方向感差的问题及缓和地下建筑内部的局促感,使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有拓延、有发展,容易使人感受到地下建筑的外形特征和体量的存在(图2~3)。
4、用人工的方法补充自然环境。
地下空间的封闭性是使人产生不舒适感的重要原因,用人工的方法补充自然环境就可以改善地下空间的封闭状态。各种采光顶和下沉广场能够有效地补充自然光源,在适当地配置一些植物和生态水体景观,将对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有很大提升。利用空间的“烟囱”效应来结合人工的通风空调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地下空间的通风换气效果。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城市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景观质量、艺术效果等人性化设计要素则直接关系到地下空间的被接受程度和发展前景。因此,从人本出发,从人的需求、行为、环境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邢晓霞.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2012,02:14-16.
[2]唐群峰,欧景雯.人性化地下空间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2,32:26-28.
[3]吴昕.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J].福建建筑,2006,03:16-18.
[4]宋立坤,周元成,周鑫明.中心区视角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研究[J].四川水泥,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