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关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研究

刘应红周琼琼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观察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检测2012年至2016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71-01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烧伤创面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近年来,由多重耐药株引起的感染,特别是亚胺培南耐药株的出现,常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困难。本研究自2012年至2016年连续对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监测,并分析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菌株来源168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于本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咽拭子、浆膜腔液、脓性分泌物等标本。

1.2菌种鉴定标本按常规培养分离,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3药敏纸片哌拉西林(100μg)、头孢哌酮(75μg)、头孢曲松(30μg)、头孢噻肟(30μg)、头孢他啶(30μg)、头孢吡肟(30μg)、头孢哌酮/舒巴坦(75μg/30μg)、庆大霉素(10μg)、阿米卡星(30μg)、环丙沙星(5μg)、亚胺培南(10μg),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

1.4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MH琼脂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质控菌株为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结果,判定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

2结果

2.1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共168株,占临床总分离菌1614株的10.4%。各年分离情况为:2012年至2016年分别为30株、28株、34株、32株、44株;占临床每年总分离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3.6%、11.2%、10.9%、10.2%、8.5%。检出菌占每年临床总分离菌的分离率逐年呈下降趋势。

2.2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变迁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变迁情况,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3.3%上升到2016年的20.4%,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3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细菌分离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居第二位,分离率为10.3%,并且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居第一位。本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占临床总分离菌的10.4%,并且检出菌占每年临床总分离菌的分离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耐药: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饰酶,如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和DNA促旋酶等结构发生改变;膜屏障与主动外排,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形成生物膜。本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3.3%上升到2016年的15.9%,说明在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已较为常见,与亚胺培南的使用率升高有关。本研究结果另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20%的抗生素仍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为控制耐药性的发展,监测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是临床微生物室的重要任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日趋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细菌耐药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严格按照药动学和病原学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力求控制耐药现象的加重和扩散。

参考文献:

[1]马越,李景云,张新妹等.2002年临床常见细菌和耐药性监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3845.

[2]陈民钧,王辉.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2:375381.

[3]钟国权,邱文影,李介华等.我院近6年临床分离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23826.

[4]李学如,孟涛,王艳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M].国外医药抗菌药物分册,2004,25:105108.

[5]陈民钧,王辉.要重视耐药监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