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考

林圣科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能移动终端

一、何为“互联网+”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将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自从2014年11月,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再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后来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是推动互联网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将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模式创新,推动理念变革。

二、我国互联网+教育的现状

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教育领域受到的冲击并不是很大。且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大部分课堂还是以教为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严重禁锢师生的思想和手脚,信息化的优势不能显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忽视了课堂生成的动态性。信息化社会下如不能积极面对,就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由于本身的特点,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网上搜索资料下载作业、在聊天群里讨论功课等已成为习惯。它已不仅仅是个工具,是可以提高学习交流能力、开阔视野,刺激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探索能力的好帮手。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短板问题、重技能不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应用研究不够重视等问题。另外,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区域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东西部或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非常大,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互联互通。

三、我国网络数字教育资源发展问题

一是我国的网络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没有规范的标准,低水平和重复性建设导致质量得不到保证,软件平台功能都很强大,但内容却很空泛,部分与升学相关的内容比较受欢迎,培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资源却无人问津。

二是资源的更新速度缓慢。信息时代,如不及时对网站信息进行更新,那么访问量就会下降,无人访问,网站就有可能成为僵尸网站。且教育行政部门也很少能为教育资源网站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而平台的技术开发人员也只能做到技术层面的维护,做不到对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

三是缺乏共建共享机制,目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并不尽人意,缺乏共享的意识,造成浏览率低,利用率不高。甚至同一教育行政区域内的资源也是各自为政,互不联通,而且许多资源网站不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对访问权限的规定过于严格,所有这些都限制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互动。

四是内容形式呆板,许多教育资源在开发时,没有通过一定应用实践研究和技术转换,只不过是将书本内容直接转移到网络上,其本质并没有被改变,对学生学习没什么大的帮助。

四、对互联网+教育的思考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方向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互联网教育已经从PC端走向移动互联时代,从相对集中的学习方式变成碎片化的学习状态,而且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随着慕课MOOC、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可汗学院、未来教室等形式的出现,互联网技术已经在逐步渗透整个教育行业。

1.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教育

慕课(MOOC),意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一种典型的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更加广阔,学习时间更加灵活。慕课一般是由许多大概在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构成,而且整个课程都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每个模块基本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寓教于乐。知名的可汗学院以及阿里巴巴和北京大学合作打造的华文慕课平台就是基于以上的模式,学生通过在网上学习,考核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而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应用也是基于微课程和互联网模式。翻转课堂,通俗的讲就是将原来传统的老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后练习答疑等模式倒过来,教师不再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授课,学生要在课前课后通过在线视频、阅读书籍、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而课堂就变成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答疑解惑、交流互动、个性化学习的场所。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枯燥的传统课堂变得生意盎然,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然,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学科、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不尽相同。

另外,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建设或租用云计算服务,为学校和师生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师生将精品课程上传云端,便可供全国范围内的师生使用。云计算对用户的终端设备要求很低,软件一般为在线服务,使得用户不用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和在不更换旧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到最新资源,节约了大量成本。

2.智能终端与互联网+课堂

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饱受争议,课堂的中心始终是教师,知识传输是单向的,至于学生是否接受、学习的效果如何就不能保证了。而将移动终端引入课堂,进行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方式由点对面变成点对点的学习。

教育辅助工具的改变使教师终于可以摆脱粉笔灰,取而代之的是声色并茂的视频教学和互动交流。教师也不得不随着时代的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接受并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互联网上云储量的知识催生出新的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专业的网站、海量的资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利用互联网不仅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更多的备课资料,还能对有疑问的课题进行挖掘,取出正反两面的资料相互比较。

碎片化学习方式不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而是互补,以微信为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不同的内容。知识的传输是碎片化的,缺乏一个整体的架构,这种方式运用到现代教学中来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学生不仅可以系统的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通过碎片化的知识填充体系的空白。

3.智能手机进课堂

在移动终端的应用中,不得不说的是智能手机的应用,它是技术和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教育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比起其它移动终端,它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功能强大。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有好处的。

从教育需求角度讲,电子书包出现的比较早,早期主要是开发商在推广,学界基本保持沉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温不火,也因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经教育专家建议,慢慢的电子书包终于得到行政部门和学术界的认可。而从技术角度讲,在课堂上智能手机与其它设备互联是很好实现的,参与教学的所有电子终端无论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只要在同一个局域网或使用蓝牙技术,借助于某些软件就可以实现交互功能。使用智能手机授课时,教师可以不受地点的束缚,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做到更好的控制课堂、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也能激发学生对于新技术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从多方面提升信息素养。

4.智能终端进课堂还需多方面支持

由于受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智能移动设备在大部分学校还是禁止进课堂的,毕竟如果引导不好,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教育的理念、管理模式等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我们的教师还没有准备好,教师还不知道如何用APP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学校的基础硬件设施还跟不上,虽然通过各种项目,学校配置了许多信息化的设备,但这都是为教师单个准备的,一旦几十台终端同时上网,带宽和速度就跟不上了。再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没准备好,对互联网+教育的观念还未根本转变,没有配套的政策和数字化教材,财政经费支出也是一个大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只有: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出台相配套的指导策略和相关措施,组织教师学习新技术,探索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中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质量、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模式。二是加强领导层面的培训和学校相关人员的配备,改造现有设备,鼓励探索试点,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互联网+时代的德育教学研究、校园文化氛围和管理体系建设等,好比大禹治水,靠的是合理的疏导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堵。三是鼓励学校与社会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没能力做的事情,可交给企业去做,教育和企业共同合作,逐步让家长和教育部门看到互联网+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变革作用。四是探索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由学生和家长自带设备的做法,解决单靠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与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互联网渗透教育必须要克服本身的短板,要建立网络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所没有的氛围,要培养用户教与学的习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长处,以技术手段充分降低人工成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一味的“百度”使得思考能力下降,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所以,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互联网只是提供一个支撑,答案应该让学生自己给出。新的事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或许弊病也是存在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需要给我们教师和学生一些时间去接受它、运用它。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2]黎加厚.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2).

[3]王乔峰等.“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

[4]林业.“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和突破口[J].新课程,2015(7).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电化教育馆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