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趣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导语趣谈

周玉琴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周玉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极富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前奏”,小说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抓住。

一是析题导入,重点突出。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眼,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十分重视课文的标题。析题直入,就是在板书课题之后对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笔者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冬天”是中心词,“济南”是修饰语,暗示了所写的冬天是济南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济南欣赏济南冬天特有的美。笔者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

二是佳句导入,创设情境。中华民族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词家,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导入所要学习的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有位教师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以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立即唤起了学生的一种亲情回味,带着这份特有的情感阅读课文,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是设疑导入,诱发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诱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探求新知识。有位老师在教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从学生容易忽略的标题入手,精心设疑,故意把题目写成《邹忌劝齐王纳谏》,当学生指出其错误时,还假装糊涂说“劝”与“讽”差不多,都有劝说的意思,学生随即提出异议,认为“讽”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比“劝”表达更准确,于是教师顺势提出几个问题:邹忌想劝齐王什么?用了什么比喻?效果如何?由于教师精心设疑,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教学过程流畅。

四是温故导入,启迪新知。温故知新导入法是各科常用方法,它体现了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又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笔者在教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我们刚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作者通过写景和议论,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唐代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内容与前一首相同,也是写雪,但相比之下,两文的意境不同,感情也不同。这一导入,既复习了旧知,又有了新的收获,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富有创意、充满智慧的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散漫的状态进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从自由的状态进入自主的状态,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里上的准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