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体会

/ 2

手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体会

雷磊张新合杨新蕾刘敏郭志谦江碧川孟红

雷磊张新合杨新蕾刘敏郭志谦江碧川孟红阳(福建厦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174医院烧伤整形科361000)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17-01

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显露在外,容易烧伤,伤后对治疗要求极高,既要最大限度恢复手功能,同时要取得满意的外观,减轻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障碍。我科从2003年7月到2009年12月,根据患者要求及创面情况分别采用换药或后期肉芽创面植皮、早期削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及早期浅切痂大张中厚皮移植治愈185例242只手深Ⅱ度烧伤。现将治疗及功能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男性131例,172只手;女性54例,70只手;年龄12~65岁,烧伤面积1%~35%。致伤原因:热液烧伤72例,火焰烧伤65例,电弧烧伤31例,化学烧伤12例,热压伤5例,单手128例,双手57例。

1.2治疗方法

1.2.1根据患者入院时创面情况、全身情况及患者自身要求,随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2.2换药或换药后肉芽创面植皮(45例,58只手)创面予以清创后外用碘伏消毒,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换药,包扎时手指置于功能位,各指分开,指端外露,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直到创面愈合或创面形成肉芽后植皮治疗。

1.2.3削痂+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66例,85只手)手术在伤后5天内进行,臂丛或全身麻醉,上臂绑止血带,滚轴刀削除创面坏死组织,气动取皮刀取合适大小中厚皮片移植于创面,0#丝线边缘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术后4天首次换药,7天开始功能锻炼。

1.2.4浅切痂+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74例,99只手)手术在伤后5天内进行,臂丛或全身麻醉,不绑止血带,手术刀与浅筋膜层切除创面坏死组织,保留完好的浅静脉,出血点电凝止血,气动取皮刀取合适大小中厚皮片移植于创面,0#丝线边缘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术后4天首次换药,7天开始功能锻炼。

1.2.5三组病例均根据全身情况及创面情况,选择抗感染、活血、患肢严格抬高、微波理疗等辅助治疗,后期予以弹力套及硅酮类药物等抗疤痕治疗手段。

2结果

242只手治愈后随访观察,通过早期切痂植皮治疗患者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功能及满意的外观,仅轻度线性疤痕增生。通过早期削痂植皮治疗患者大部分取得了较好的功能及外观,四例因皮下积血或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导致植皮未能完全成活,通过二次植皮或换药最终创面痊愈,虽无明显功能障碍,但疤痕增生明显,部分患者移植皮片与正常皮肤连接处形成“台阶”。通过换药治疗患者有16例后期因形成肉芽创面,创面不能自行愈合,通过后期植皮方治愈,大部分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疤痕增生,多数需通过后期整形才能完全或部分恢复功能。

3讨论

手是人的劳动器官,且位于暴露部位。手深Ⅱ度烧伤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使创面愈合,外观恢复,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手功能。故治疗时需全面考虑,包括创面处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功能锻炼。

早期手术是取得良好愈后的关键。早期手术可以减轻创面感染,缓解组织水肿对手功能的影响[1],并可以缩短病程,尽早封闭创面,减少纤维化及瘢痕,所以深度手烧伤早期处理十分重要[2]。

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创面情况、全身情况、手术时间及患者要求综合考虑。但笔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浅切痂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术,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同时充分止血,利于皮片成活,因尽力保留表浅静脉及皮下脂肪组织,仍可取得良好的外观。削痂植皮虽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但术中坏死组织的去除与术者经验有很大关系,容易出现清创不彻底,而且皮下易导致积血,影响皮片成活,往往术中为保证皮片成活率而对移植皮片进行打孔引流处理,这样势必会影响愈合后手外观。

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手烧伤的重要措施。鲁开化等[3]分析了100例手烧伤畸形再次整形手术的原因,术后未真正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就是其中之一。功能锻炼可在确定植皮成活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在被动及主动锻炼的同时配合物理疗法及支具应用等,可以减轻水肿,预防肌腱粘连,关节僵硬及瘢痕挛缩,有利于尽快恢复手功能[4]。

创面愈合后外用硅酮类药物联合弹力套综合抗疤痕,可较好的抑制疤痕增生,促进植皮区尽快软化,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外观,利于功能锻炼及手功能恢复。

因此,通过及时正确的手术,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使深Ⅱ度手烧伤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树良,廖镇江等.烧伤后24小时内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1):24-26

[2]陈璧.深Ⅱ度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1):9-11

[3]鲁开化,张西林.手烧伤再次入院整形原因分析和治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383-384

[4]黎熬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