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丽徐仟仟赵云徐云红魏巍(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335-02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胃炎临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剧烈呕吐、呕血者应禁食,可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关键词】慢性胃炎护理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轻者表现为黏膜浅层的炎症细胞浸润,进而可出现腺体破坏、萎缩及肠腺化生。我院自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2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基本痊愈,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29~70岁,平均48.5岁。病程0.5~10年。均有上腹隐痛或胀痛,患者伴有纳食不化,肌肉瘦削,神疲乏力,涎少唇燥等症状。
1.2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无规律上腹部隐痛、钝痛、烧灼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反酸、嗳气等。胃体萎缩性胃炎(A型)主要表现为明显厌食、体重下降、贫血、舌炎、腹泻等。
1.3辅助检查
1.3.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为确定诊断的首选方法。
①浅表性胃炎以局限性胃窦炎多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或花斑状,黏液多而稠,可有糜烂、渗出、出血。
②萎缩性胃炎黏膜呈苍白色或灰白色,皱襞变细、平坦,黏膜变薄,可见黏膜下紫蓝色、树枝状或网状血管纹,可有出血和糜烂,胃黏液量减少。部分胃小凹上皮增生而呈颗粒状小结节。
③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可伴发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胃窦部较多的疣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为1~8mm大小不等,表面有脐孔样凹陷,中央有糜烂。
④肥厚性胃炎主要见于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表现为胃黏膜皱襞异常粗大,呈铺路石状或脑回状,表面可有糜烂、出血。
1.3.2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胃窦胃炎表现为胃窦部不规则痉挛以致大弯侧或小弯侧呈锯齿状,黏膜皱襞增粗、迂曲、横行。胃窦萎缩则表现为黏膜变细、皱襞平坦或消失。
1.3.3幽门螺杆菌检查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血中抗Hp抗体测定、内镜下活检黏膜培养、涂片或快速尿素酶法测定Hp感染。
1.3.4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确定诊断的依据。慢性浅表性胃炎腺体无改变,仅见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限于黏膜下1/3者为轻度;超过黏膜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腺体减少,减少1/3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为中度,超过2/3为重度。严重病例的胃腺细胞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假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1.3.5其他检查
①胃液分析A型胃炎多有胃酸缺乏,B型胃炎则不影响胃酸分泌,有时反而增多。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异常(偏高或偏低);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正常,也可低下或缺乏。
②血清胃泌素及抗壁细胞抗体A型胃炎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常明显升高,血清中可测得抗壁细胞抗体(约90%)及抗内因子抗体(约75%),维生素B12水平低下。B型胃炎时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血清中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滴度低或阴性。
1.4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
2结果
26例患者治愈21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疗效。
3护理措施
3.1休息和活动胃炎急性发作时,均应卧床休息。慢性胃炎恢复期,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3.2饮食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病人一般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剧烈呕吐、呕血者应禁食,可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针灸或给止痛药等措施以缓解上腹部疼痛。
3.4心理护理病人因出现呕血、黑便或症状反复发作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耐心的向其说明原因,给予解释和安慰。
4健康教育
4.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4.2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粗糙和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
4.3定期门诊复查。
总之,采用药物结合护理治疗疗效显著,临床上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唐风.慢性胃炎的一般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8年第12期.
[2]麻红.慢性胃炎的护理[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