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习兴趣;欣赏;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张清,任教于江苏省高邮市界首初级中学。
一、激发兴趣,推荐书目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考试的要求,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对推荐的名著感兴趣。在教读课本中相关的章节或段落的内容时,教师的讲授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笔者在推荐名著之前都尽量做到:
①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借助媒体,创设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兴趣。
②激荡思维,引导发现——在阅读重要章节或段落时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从而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实践。
③捕捉契机,合理推荐书目。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兴趣后,合理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向学生推荐了与教材相关的一些名著。对于这些名著,有的要求全部阅读,有的则要求阅读具体的章节,并要求形成文字阅读材料,或为读书笔记,或为摘抄批注,做到:不动笔不看书,看书必有收获。
二、有效指导监督评价,学会交流欣赏
1.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实施有效的监督
坚持阅读,并保证阅读的时间,合理地安排阅读的计划。在时间的安排上,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每天课后要求有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双休日每天能自觉地阅读名著一个小时。对于所阅读的名著,同时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考查。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阅读名著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大部分只满足于了解故事的梗概和故事情节。教师应在此之外,把重点放在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笔者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来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进而来感悟作品所揭示的深刻主题,深入体会人物形象以及所反映的思想精神,同时要注意要养成写批注、评价、感受的习惯。
3.注重评价,创设交流的平台——学会欣赏交流和相互提高
每个学期,笔者都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
基本形式是:(1)开设阅读课;(2)阅读课上定期指导交流;(3)课堂学习与阅读课紧密结合;(4)在校刊《甓湖浪花》上登载学生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阅读中享受成功。
除此之外,笔者还设置了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比如演讲,辩论,读书心得的交流,名著故事新编与新解,给某某主人公的一封信,给作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在阅读,而是在读中思考,并进而升华情感!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热情,同时还将优秀的阅读感悟文字予以成果展示。这时候,可以在课堂上,校刊上,校报上和校园内一切可以展示他们成果的平台上给他们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三、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不动笔不看书,动笔必有收获,做到:
(1)勤做摘抄,做批注,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名著时要求学生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既是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也是对每天半小时阅读的整理巩固。不定期检查摘抄本和周记本,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摘抄可以是语录式摘抄(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内容提要式摘抄(概括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也可以是内容赏析式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同时要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
(2)改写——让学生走进名著,与作者、人物对话,进行读写训练
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阅读,这样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概括名著内容、归纳人物的性格、赏析精彩的片段、仿写某个故事等等,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改写则是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的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进行的,这样既能体现出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又能让想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如能有机会改写名家大作,改变人物命运与故事的结局,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热情,创作的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3)追求深层次阅读,鼓励探究创造,尝试对名著再创作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等浅层次上的阅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感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此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名著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两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四、反思复习,提高素养,交上完美答卷
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是摆在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名著阅读的任务大,学生阅读的层次深浅不一,学生阅读的能力参差不齐,却要面对同一张考卷,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能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考试试题面前不慌乱,笔者认为在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精梳细理,抓住重点,做好名著知识的识记
尽管已经要求学生阅读了名著,但很多学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未能深入下去,更有部分学生未能阅读到名著本身。所以在这个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有重点地梳理名著的相关知识,争取在短时间内能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让最基本的分数不能失去。
2.抓住细节,深入阅读,应对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
近年来,有一部分的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身阅读体验,学生如不读过完整的名著,有些试题单凭印象是不可能答对的,所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梳理也无法替代学生的阅读。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一定要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以防在这方面的丢分。
3.整合名著内容,学会批判地阅读
中考试题已经不是单一名著的阅读,而已经是几部名著的比较阅读。如2006年的中考试题:“试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的共同的心理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对两部名著有整体的了解,然后才能答对题目。
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名著中所映射出的道德情感和观念,有些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很难为今天的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在教授和复习时应该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引发他们思考讨论,在碰撞中让正确的思想情感影响着熏陶着学生,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思想。
4.读写结合,表达与能力一起提高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名著阅读考题已经不单是简单的名著知识点的考查,而是结合文字表达来考查。如2009年的扬州市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就是放在现代文语段阅读中考查的,既考查了名著知识,又能结合具体要求让学生来进行表达。这些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在名著复习时,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复习,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五、强调个性化体验,追求长期效应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向学生过多地推介评论文章,不要把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灌输给学生。那样教师先入为主的定论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学生的感悟思考,失去了对名著的个性解读。学生才是名著阅读的主人,他们的阅读感悟才是真正的阅读目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感悟、鉴赏与创新。
二是要解决好阅读名著追求长期效应与追求语文试卷成绩之间的矛盾。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是一个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只片面地追求语文试题高得分率,而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名著的深层次理解,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可见。所以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也不能因为语文试卷而断章取义或肢解名著。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不成功的做法和思考,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总结,以期有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张红苓,张锐.中学语文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界首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