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郭会果
摘要: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科学地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获得乐学的体验。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主导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已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认为,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这些角色,让课本“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当好引导者
1、鼓励学生讨论交流。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激活学生思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对“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有不同的理解,我便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同学们思维之活跃,争论之热烈,我紧抓有利时机予以点拨、引导,整个课堂气氛乱而有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如在教学《荔枝》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时,多少孩子眼睛湿润了,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母亲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
3、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凡卡》一课,可以假设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让学生想象爷爷读着凡卡的来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由于在行间字旁标画了不同的符号,学生很容易接受。如在行下画横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在旁边画“×”表示错误,画“?”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理解等等。教师给学生作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引导,学生易于掌握勾、画、圈、点、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当好参与者
1、参与诵读。诵读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与语言文字的直接碰撞,既可以使学生获得语感,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通过范读、引读、与学生分角色朗读等形式相机参与诵读,不仅可以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参与发现。这里的发现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质疑问难基本上成了学生单方面的活动。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从而使教学的重点目标得以落实。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同学们对“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产生了争论,我及时质疑:“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启发学生用求异思维来思考问题,思维被激活后,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寻找最佳答案,得出没有多少人能去居住的结论。
3、参与探究。当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而且要真诚地与他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这种交流互动中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认识不断加深,思维不断发展。如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孔子、两个孩子的对话。有几个小组邀请我表演孔子,我很乐意地加入其中,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倾诉自我的师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引读引导,感悟理解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引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能打开学生思路的大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在课文重点处设疑引读,能有效地突出重点,让学生单刀直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例如《詹天佑》一课的重点是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时,教师可在这一重点处设疑引读:(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建筑京张铁路任务,又是怎样主持建筑京张铁路的呢?(3)京张铁路建成后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主要词句,弄懂课文思想内容,读出詹天佑的爱国表现,又能理清课文脉络。在课文难点处设疑引读,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快速地理解关键词句和课文的深层意思。例如《穷人》一课的难点是: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回家抚养后为什么心里“忐忑不安”呢?围绕“忐忑不安”这个关键词语设疑引读:(1)桑娜家生活原本怎样?(2)桑娜在抱回孩子前是怎么想?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熟读深思,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的问题就解决了,难点突破了,桑娜的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也清楚了。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少不了学生的激情飞扬,也少不了教师的循循善诱,我们只有把两者和谐统一起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结合起来,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方肥沃的土壤,让我们的学生在这土壤里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