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理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廉春光

廉春光(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028000)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42-02

【摘要】目的观察理筋手法结合功能锻炼对KOA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维红外步态分析设备,分析了34例(64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理筋手法和功能训练干预前后平衡能力和步行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理筋手法和功能训练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双支撑相等指标疗后明显改善,与单纯理筋手法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理筋手法和功能训练组与理筋组患者相比增加了肌肉的功能,在步长指标上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康复手段可以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膝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理筋手法步态分析功能训练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临床上以膝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其中关节损伤、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减退、先天发育不良、体重异常增加等是引起下肢力线不正、关节内应力不均衡、力学角度不良的重要原因,由此产生的软骨继发性损害可以进一步加重力学关系的紊乱[1-2]。本研究分析传统医学中的理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对KOA的疗效,及其对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为今后寻找力学平衡的改善与KOA疗效改善的规律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就诊的膝OA患者共34例。纳入标准:a)符合膝骨关节炎疾病诊断标准;b)年龄50岁左右;c)关节退行性变放射学病情分级在0-3级者;d)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理筋手法患者先后呈仰卧位和俯卧位。

a)放松膝关节周围肌群,拿法每分钟60次,持续5min;弹拨法每分钟60次,持续5min;攘法每分钟80次,持续5min。b)基本穴位取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犊鼻、曲泉、委中、承山、膝阳关,再根据患者病情取阿是穴;一指禅推法每分钟100次,持续5ra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c)膝关节被动屈伸20次。d)揉法每分钟60次,持续5min;擦法每分钟100次,持续5rain。以上治疗每周2次,持续4周。

1.2.2功能锻炼

a)患者仰卧位,进行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双腿同时进行,以患者收缩力量达到顶点为度,收缩10秒,放松10秒,一收一放为1次,共20次。b)患者仰卧位,做直腿抬高练习,双腿交替,高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抬高过程5秒,保持滞空5秒,缓慢回落5秒,一左一右为1次,共20次。c)患者仰卧位,模拟骑自行车动作,双腿交替,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轮替一周10秒,轮替一周为1次,共20次。d)患者坐位,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双腿同时进行,以伸直到极限为度,伸膝过5秒,保持滞空5秒,屈膝过程5秒,一屈一伸为1次,共20次。以上锻炼每日1次,持续4周。

1.3观察方法

WOMAC量表包括疼痛、僵硬、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以下简称功能)三项内容,合计24个问题。治疗0周、2周、4周分别测定分项积分和总积分。步态分析在步态周期中测量运动学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总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单支撑相、步宽)以及动力学参数(地面反作用力)。治疗0周、2周和4周分别测定。

2结果

2.1病例步态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

膝骨关节炎患者由于疼痛、肌力减退以及关节松弛等因素会对步态产生明显影响,步态参数可以较好地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及周围肌肉组织的功能状态。经单样本t检验,除步速外,其他数据与正常水平(步态分析仪系统的参考数据)均有差异(P<0.05)(表1)。

表1观察病例步态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x-±s,n=64)

注:与正常水平比较,▲P<0.05

2.2治疗前后步态数据比较

治疗后,步长、步幅、步速水平均有提高(P<0.01),双支撑相减小(P<0.05),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2)。

表2治疗前后时空参数比较(x-±s,n=64)

注:与正常水平比较,◆P<0.01,▲P<0.05

3讨论

理筋手法通过对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推拿治疗,配合屈膝伸筋牵拉股四头肌和髌腱,弹拨揉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等手法,能够有效地模拟生物电流刺激机体,缓解膝关节软组织的挛缩紧张状态。此外,点按膝关节周围穴位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理筋手法能够有效改善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功能锻炼是指通过肢体主动运动锻炼的方法来防治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康复的一种疗法,也称为运动疗法或练功疗法[3]。步态分析实验比较了在治疗前后步长、步幅等数据的变化,更为直观地反映了力学指标的改善。患者的部分步态数据在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值,而治疗后有所提高,提示理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这样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物理治疗的有效性。

膝骨关节炎是社会患者和家庭的沉重负担,怎样控制这一病症的发展并预防和减轻残疾的发生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上发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症状的改善往往与物理检查和X线片获得的关节退变程度缺乏明显的相关性,故治疗应基于关节功能的改善为主,而不应过多地依据膝关节影像学变化。膝骨关节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减弱,包括关节僵硬,不稳,活动范围减少,股四头肌力量的减弱还可引起膝关节伸膝受限,导致不同程度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减低。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实际上反映的是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因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在步行行为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膝关节在步行运动中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步行行为的良好实现。在步态分析各项指标中,步长、步速、跨步长等指标是反映步行效率的关键要素,而双支撑相和步宽是反映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当步行能力下降时,首先出现变化的是步长和步速减小;当平衡能力下降时,首先表现为步宽和双支撑相的增加。本研究发现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步长、步速、双支撑相等重要的步态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说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呈下降趋势。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患病后减低的步速,提高患者的步行效率;同时,两种治疗方法干预后都可以明显减低患病后增加的双支撑相,说明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理筋和训练组与理筋组患者相比,增加了患者在患病后减低的步长指标,步行效率得到改善。说明运动疗法的加入增加了相关下肢肌群[4],尤其是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进而明显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改善了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理筋这种被动疗法如果能加入主动训练的运动疗法,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目标,综合康复疗法获得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带来更大益处。

参考文献

[1]张禾雨.膝骨性关节炎辨证施护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7):76-77.

[2]凌建伟.针灸和手法治疗5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对比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32-33.

[3]沈红星,陈裔英,马彬,等.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功能和ADL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6):577-579.

[4]刘树欣,刘玉倩,王海涛,等.运动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介导的骨骼肌糖摄取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592-594.